如何建立与优化企业培训体系

2024-05-14

1. 如何建立与优化企业培训体系

一、前言    
随着国家入世后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各个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管理最终就是人的管理。要提升人的管理水平,培训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一个公司培训体系是否完善和科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竞争力的强弱。    
二、企业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企业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企业,培训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限 

据对部分国企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有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20%左右的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年人均仅10元~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的国有企业多属亏损企业,已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相比之下,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通过开展员工培训来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势头。显然我国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是不够的。    
(二)对培训的需求把握不清    
在确定培训需求时,没有经过需求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笼统的制定出培训课题或者盲目追求一些新颖的培训课题。结果培训之后,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觉得培训太浪费时间;公司也会觉得培训并没有让员工绩效有所改善。    
(三)对培训的实施缺乏计划 

很多企业培训的实施是完全根据管理者好恶或者根据各部门空闲时间来安排,并没有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进度。所以,很容易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救火式培训,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四)对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 

许多企业在设置培训课程时,对员工操作技巧、实施规程等培训占了绝大多数,而对员工思想、管理类培训较少。这种培训模式的结果是,培养出许多技术人才,却没有合适的管理人才;同时,员工对企业的战略、文化理解较少,没有将部门、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较好的保持一致。 

(五)对培训的执行力度不够    
培训没有得到直线经理的支持和配合。在企业,很多直线经理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只是当作人力资源部或者培训部的一项要求来应付,使得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的效果。最后,培训与企业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培训只是单独的一项工作内容,与员工绩效、薪酬、考核、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联系在一起,造成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差,优秀员工离职率高。    
三、培训体系的建立    
“前程无忧”2006年度人才培训的现状调查显示,在回收的128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至少有97%的员工不满意公司的培训;45.01%的人认为听时有收获,但具体工作时的收获基微;75%的员工参加过培训,但六成员工认为培训后毫无长进;33.46%培训者对培训的内容不满意,认为很多培训项目存在内容空洞的问题。此项调查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培训虽然有一定认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如何在企业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流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提升公司领导及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首先必须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只有中高层的大力支持,培训体系才有可能建立,培训实施才可能到位。为此,培训部门(如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或培训部等)应该与中高层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其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参加外训课程和大学企业管理课程(MBA,EMBA)等方式,让领导树立现代的企业管理思维,能够支持公司的管理创新。其次,在公司内部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普通员工理解培训的重要性,认同培训的价值。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宣讲、文件发放、公司内部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传达公司建立与优化培训体系的精神。    
(二)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    
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是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基础。在国内许多企业,没有培训需求与评估或者只是笼统的调查结果汇总,不经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要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应从三个层面入手。在公司层面,必须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愿景,并将企业战略目标与步骤清晰的传达到各部门。在部门层面,各部门把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本部门
的在战略实现过程中应有的责任,同时要通过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制定出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在员工层面,根据公司及部门的战略,结合个人情况,提出本岗位培训需求。在汇总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之后,培训部门应结合公司战略和部门职责,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与领导和直线经理的沟通,形成最终的培训计划。    
(三)培训计划的确定与实施 

在确定培训计划后,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各项培训。在国内,培训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几个问题,一是培训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由于业务量的增大,许多业务部门忙于工作,而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培训时间最先被砍掉。二是培训经费会超出预算;三是培训过程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仍是对培训的认识不够。没有把培训放到战略的重要位置,所以会出现最先砍掉培训时间的状况。另外,培训计划制定的不科学,也有可能造成培训时间冲突和培训经费超支的情况,为此,只有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充分的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加强预算管理。      (四)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很多企业忽略的环节,在培训实施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估与总结。而实际上,培训效果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是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培训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柯克帕特里克四层面评估模式(KirkpatrickModel)。    
1、反映层面;在培训后的进行即时评估,主要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条件、讲师等做评价,更多反映学员对该培训的心理反应,反映课程吸引力程度,但对培训实际效果的反映不强。 

2、习得层面;适用理论及硬性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培训实际效果,但是不反映学员对该培训的态度;    
3、行为层面;反映学员在工作表现上有何积极变化,对培训内容的改善有帮助。    
4、绩效层面;反映培训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及影响,最能体现出培训的实际效果;要实现绩效层面的评估,需要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积极配合。    
5、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培训体系和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效果的评估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对培训体系、培训计划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只有通过对培训实施的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对下一轮的培训计划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对培训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形成良性的培训循环图。

四、培训体系的优化 

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必须使得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企业期望员工提供良好的绩效,而员工则期望企业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笔者认为,培训也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不仅是提高员工绩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降低优秀员工流失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薪资、福利等,而培训与各个系统的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培训必须与这几个方面有效结合。笔者将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第一次全面展现历史、发展、文化、实力与战略的机会,做好新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也是以后员工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之一。笔者认为,做好新员工的培训以及在职培训,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新员工培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避免过程流于形式,培训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授课式越来越被证明是枯燥无味的。有些企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花了大笔的金钱,聘请专家给员工讲课,效果却并不太好。怎么才能让新员工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韩国企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1、通过演绎法体验公司发展历程;三星采用了被称为“三星戏剧”的新方式。在这个活动中,新员工会依次扮演三星前总裁等高层领导人物,亲自体验三星的历史。    
2、野外拉练??团下属的现代摩比斯公司都要组织新员工在韩国东海岸山区进行为期3天的山地拉练。每个组的成员要互相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人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整个组的失败,所以处处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从而培养了新员工的团队精神。    
3、拆装公司产品;现代汽车集团不管是技术部门还是管理部门的新职员,都要到工厂一生产线上实际参与汽车的装配,在公司的研究所学习有关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每个人还要把教学车的主要部分拆装一遍。通过这样的学习,新职员对大部分零配件的特征和作用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主要车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2]    
(二)老员工培训 

老员工培训其实也就是一个公司培训的主要部分。对于已经在工作任职的员工,培训在提升其能力,激发其潜质,改进其绩效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例如,德国企业普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大众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许多培训点,他们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使新进公司的人员成为熟练技工;二是使在岗熟练技工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西门子公司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更为细致,他们一贯奉行的是“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培训而提高的”,因此他们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3]对于在职员工的培训,国内许多企业存在着偏见。如果培训投入过多,企业还得面对受训员工流失的投资风险。[4]另一方面,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完全可以从市场上招聘到所需的人才,认为投资培训实属不必要的浪费。[5]    
对于以上这些看法,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长效的培训机制,而不是短期通过招聘解决企业的急需人才。企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培训绝非可有可无。摩托罗拉、GE、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对培训乐此不疲,坚持不懈,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最根本的一条,是充分认识并发挥了培训的作用。GE公司每年要培训6万多名高级经理人员;西门子在全球有60多个培训中心,建立了多级培训制度,每年的培训费8亿马克,在北京的技术培训中心投资4001)万马克。[6]    
所以,一个企业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着实提升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培训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培训的目标是提升员工的绩效,如果偏离这个方向,培训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制定部门培训计划时,培训计划要与部门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PI)相结合,培训是实现关键业绩指标的有效保障。    
2、培训要与薪酬福利相结合。企业安排员工培训,就是要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的目的。所以,培训是否按计划完成,目标是否实现,应该与部门、员工的薪酬、福利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并努力达到培训目标。    
3、培训要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个人绩效,使部门、公司业绩增长后,公司要相应的考虑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晋升的机会;同时,若员工通过培训仍不能达到公司的绩效要求,公司也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转岗、辞退处理。    
综上,培训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可以简单用下图表示:

培训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培训的质量关系的个人、部门和企业的发展。培训是一项长远的“投资项目”,有些培训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来看到企业的培训。GE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无限!所以,每一个公司领导、直线经理以及人力资源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和发展本企业的培训系统。

如何建立与优化企业培训体系

2.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

我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到员工培训的相关内容,上面谈到,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

3. 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才能建立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2、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应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4、讲求实效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的原则 

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同时管理者应当多关心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4. 如何有效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建立有效员工培训体系要遵循一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2.全员培训与重点天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讲求实效的原则
5.激励的原则
建立体系的的重中之重是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机构
2.培训对象
3.培训方式
4.培训计划
5.培训实施
6.培训评估

5. 如何建立与优化企业培训体系

一、前言    
随着国家入世后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各个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管理最终就是人的管理。要提升人的管理水平,培训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一个公司培训体系是否完善和科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竞争力的强弱。    
二、企业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企业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企业,培训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有限 

据对部分国企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有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20%左右的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费年人均仅10元~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的国有企业多属亏损企业,已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相比之下,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通过开展员工培训来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势头。显然我国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是不够的。    
(二)对培训的需求把握不清    
在确定培训需求时,没有经过需求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笼统的制定出培训课题或者盲目追求一些新颖的培训课题。结果培训之后,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觉得培训太浪费时间;公司也会觉得培训并没有让员工绩效有所改善。    
(三)对培训的实施缺乏计划 

很多企业培训的实施是完全根据管理者好恶或者根据各部门空闲时间来安排,并没有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进度。所以,很容易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救火式培训,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四)对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 

许多企业在设置培训课程时,对员工操作技巧、实施规程等培训占了绝大多数,而对员工思想、管理类培训较少。这种培训模式的结果是,培养出许多技术人才,却没有合适的管理人才;同时,员工对企业的战略、文化理解较少,没有将部门、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较好的保持一致。 

(五)对培训的执行力度不够    
培训没有得到直线经理的支持和配合。在企业,很多直线经理并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只是当作人力资源部或者培训部的一项要求来应付,使得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的效果。最后,培训与企业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培训只是单独的一项工作内容,与员工绩效、薪酬、考核、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联系在一起,造成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差,优秀员工离职率高。    
三、培训体系的建立    
“前程无忧”2006年度人才培训的现状调查显示,在回收的128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至少有97%的员工不满意公司的培训;45.01%的人认为听时有收获,但具体工作时的收获基微;75%的员工参加过培训,但六成员工认为培训后毫无长进;33.46%培训者对培训的内容不满意,认为很多培训项目存在内容空洞的问题。此项调查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培训虽然有一定认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如何在企业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流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提升公司领导及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首先必须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只有中高层的大力支持,培训体系才有可能建立,培训实施才可能到位。为此,培训部门(如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或培训部等)应该与中高层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其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参加外训课程和大学企业管理课程(MBA,EMBA)等方式,让领导树立现代的企业管理思维,能够支持公司的管理创新。其次,在公司内部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普通员工理解培训的重要性,认同培训的价值。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宣讲、文件发放、公司内部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传达公司建立与优化培训体系的精神。    
(二)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    
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是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基础。在国内许多企业,没有培训需求与评估或者只是笼统的调查结果汇总,不经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要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应从三个层面入手。在公司层面,必须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愿景,并将企业战略目标与步骤清晰的传达到各部门。在部门层面,各部门把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本部门
的在战略实现过程中应有的责任,同时要通过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制定出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在员工层面,根据公司及部门的战略,结合个人情况,提出本岗位培训需求。在汇总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之后,培训部门应结合公司战略和部门职责,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与领导和直线经理的沟通,形成最终的培训计划。    
(三)培训计划的确定与实施 

在确定培训计划后,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各项培训。在国内,培训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几个问题,一是培训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由于业务量的增大,许多业务部门忙于工作,而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培训时间最先被砍掉。二是培训经费会超出预算;三是培训过程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仍是对培训的认识不够。没有把培训放到战略的重要位置,所以会出现最先砍掉培训时间的状况。另外,培训计划制定的不科学,也有可能造成培训时间冲突和培训经费超支的情况,为此,只有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充分的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加强预算管理。      (四)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很多企业忽略的环节,在培训实施没有进行认真的评估与总结。而实际上,培训效果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是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培训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柯克帕特里克四层面评估模式(KirkpatrickModel)。    
1、反映层面;在培训后的进行即时评估,主要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条件、讲师等做评价,更多反映学员对该培训的心理反应,反映课程吸引力程度,但对培训实际效果的反映不强。 

2、习得层面;适用理论及硬性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培训实际效果,但是不反映学员对该培训的态度;    
3、行为层面;反映学员在工作表现上有何积极变化,对培训内容的改善有帮助。    
4、绩效层面;反映培训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及影响,最能体现出培训的实际效果;要实现绩效层面的评估,需要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积极配合。    
5、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培训体系和计划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效果的评估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对培训体系、培训计划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只有通过对培训实施的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对下一轮的培训计划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对培训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形成良性的培训循环图。

四、培训体系的优化 

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必须使得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企业期望员工提供良好的绩效,而员工则期望企业提供良好的薪资福利;笔者认为,培训也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不仅是提高员工绩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降低优秀员工流失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薪资、福利等,而培训与各个系统的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培训必须与这几个方面有效结合。笔者将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第一次全面展现历史、发展、文化、实力与战略的机会,做好新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也是以后员工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之一。笔者认为,做好新员工的培训以及在职培训,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新员工培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避免过程流于形式,培训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授课式越来越被证明是枯燥无味的。有些企业安排了专门的时间。花了大笔的金钱,聘请专家给员工讲课,效果却并不太好。怎么才能让新员工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韩国企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1、通过演绎法体验公司发展历程;三星采用了被称为“三星戏剧”的新方式。在这个活动中,新员工会依次扮演三星前总裁等高层领导人物,亲自体验三星的历史。    
2、野外拉练??团下属的现代摩比斯公司都要组织新员工在韩国东海岸山区进行为期3天的山地拉练。每个组的成员要互相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人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整个组的失败,所以处处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从而培养了新员工的团队精神。    
3、拆装公司产品;现代汽车集团不管是技术部门还是管理部门的新职员,都要到工厂一生产线上实际参与汽车的装配,在公司的研究所学习有关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每个人还要把教学车的主要部分拆装一遍。通过这样的学习,新职员对大部分零配件的特征和作用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主要车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2]    
(二)老员工培训 

老员工培训其实也就是一个公司培训的主要部分。对于已经在工作任职的员工,培训在提升其能力,激发其潜质,改进其绩效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例如,德国企业普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大众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许多培训点,他们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使新进公司的人员成为熟练技工;二是使在岗熟练技工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西门子公司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更为细致,他们一贯奉行的是“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培训而提高的”,因此他们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3]对于在职员工的培训,国内许多企业存在着偏见。如果培训投入过多,企业还得面对受训员工流失的投资风险。[4]另一方面,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完全可以从市场上招聘到所需的人才,认为投资培训实属不必要的浪费。[5]    
对于以上这些看法,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长效的培训机制,而不是短期通过招聘解决企业的急需人才。企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培训绝非可有可无。摩托罗拉、GE、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对培训乐此不疲,坚持不懈,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最根本的一条,是充分认识并发挥了培训的作用。GE公司每年要培训6万多名高级经理人员;西门子在全球有60多个培训中心,建立了多级培训制度,每年的培训费8亿马克,在北京的技术培训中心投资4001)万马克。[6]    
所以,一个企业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着实提升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培训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培训的目标是提升员工的绩效,如果偏离这个方向,培训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制定部门培训计划时,培训计划要与部门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PI)相结合,培训是实现关键业绩指标的有效保障。    
2、培训要与薪酬福利相结合。企业安排员工培训,就是要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的目的。所以,培训是否按计划完成,目标是否实现,应该与部门、员工的薪酬、福利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并努力达到培训目标。    
3、培训要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个人绩效,使部门、公司业绩增长后,公司要相应的考虑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晋升的机会;同时,若员工通过培训仍不能达到公司的绩效要求,公司也要及时的对员工进行转岗、辞退处理。    
综上,培训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可以简单用下图表示:

培训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培训的质量关系的个人、部门和企业的发展。培训是一项长远的“投资项目”,有些培训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来看到企业的培训。GE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无限!所以,每一个公司领导、直线经理以及人力资源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和发展本企业的培训系统。

如何建立与优化企业培训体系

6. 如何完善企业培训体系?

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培训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或者要去的方向。任何实践都是围绕目标找方法的过程,培训系统建设也一样。很多企业弄不明白为什么培训会无效,不明白为什么要实施系统化管理,那是因为心里面没有目标和明确的方向。而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要想前进自然是寸步难行,培训管理也一样——没有目标,任何方法和手段都是徒劳。
培训目标的制订是一个企业战略分解的过程,必须先围绕企业战略制订HR管理目标,根据HR目标制订培训管理目标,然后再围绕培训目标制定系统规模。
其次,完善内部培训制度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培训制度就是保证企业培训系统顺利高效运作的“堤坝”,也是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但是,制度分为纲领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两种,制度设计需要涵盖企业目标,需要符合规律原理和逻辑,更要简单和流畅。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管理的效果。
最后,搭建在线培训系统
培训目标和制作制度定制完成后,就是重要的一点,搭建培训系统。
一、企业自主搭建
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会招聘一些专业的技术开发人员专门搭建专属的培训系统,他们大大低估了其中的复杂程度。从系统的初期筹划、功用界定、美工界面到开发施行和上线运营,都需求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上线慢,投入大还不一定有效果。
二、借助在线培训系统
借助已经开发好的、功能非常完善的培训系统会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花销,往往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比如现在很多型企业会借用在线培训系统搭建企业培训平台,在培训行业常常有着自身的优势,具有多年的技术经历积聚,功用和用户体验也成熟。基于SaaS服务的一站式在线培训考试平台,大大降低的在线培训的本钱。通过在线培训系统,可以自主上各类课件、课程等等。

7. 如何建立员工培训体系

一、员工培训:人力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按照这种理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的和实现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强化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的特点
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2、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应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4、讲求实效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的原则
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同时管理者应当多关心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
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
(1)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
通过探讨公司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瞻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organization analysis)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则培训后,如果造成公司内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对于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负责人员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
(4)调查分析(opinion survey)
对各级主管和承办人员进行面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工作需求,并据实说明训练的主题或应强化的能力是什么。
(5)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
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绩效考核完成后,反映员工需要改善的计划,能够激发其潜力,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
员工提升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人选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测定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可以兼而测知员工培训需求的重点。
对于特殊性的培训,可以利用自我申请的方式,以符合工作专业的需要和时效。
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但是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计划,还需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对培训需求的评估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培训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培训需求至少应当满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其中任何一个目标。
(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
如果某种培训需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3)培训需求所涉及到的员工数目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通过培训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效益,这样的培训应该得到优先满足。
(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通过培训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需求,应当得到优先满足。
培训需求评估可以界定培训需求是否应当得到满足,将需要按轻重缓急组成一个序列,为设计培训体系创造了条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的机构有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
企业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考虑,来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和明基电通的明基大学等。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方法;对于中层人员,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交错的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的职员和工人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强事务操作。
(3)培训方式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 ),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职内教育对于提升员工理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职外教育指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非在职培训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训练以及改变工作态度的培训等。职内教育和职外教育相结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灵活进行员工培训。
(4)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和培训经费等项目。
有效的培训体系要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当因循拟定的管理程序,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培训主管单位)分发培训需求调查表,经各级单位人员讨论填写完毕直属主管核定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请上一级主管审定,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培训方法方面,应当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对演讲、座谈、讨论、模拟等方法善加运用,可以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最好能够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有员工与主管或讲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主题,场地开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员工学习意愿,提升学习效果。
(5)培训实施
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计划的实施。从实际操作面上讲,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a)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是持续性的心智改造过程,所以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社会化改变比训练结果更值得关注。
(b)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一般性的训练,可以统筹办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各个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处理。
(c)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性组织。
(6)培训评估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成效评估的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前者重视培训活动的改善,从而达到提升实质培训成效的作用;后者则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从合理化的观点来看,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成效评估的方法有实验设计法,准实验设计法和非实验设计法。具体而言,根据Kirkpatrick的培训目标层次,成效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从而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b)如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
(c)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d)对工作实绩的测定,这种方法较为困难,它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如何建立员工培训体系

8. 如何建立员工培训体系?

不同的企业之间,无论公司的文化、发展战略,还是人员规模、行业领域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与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等密切统一起来。在建立培训体系时,除了搞清楚培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和本企业的培训现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步骤

1、密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现况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公司经营目标,以实现公司、股东、员工、客户乃至社会的共赢。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公司的实际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为公司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2、要维持层级和职能上的均衡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骨干员工和核心人力相对接受培训要多一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员工的培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保证每个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去考虑。纵向是要考虑从新员工到高层之间各个不同的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的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指的是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以此寻找培训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

3、征询有关部门的建议和要求培训体系的建立,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首先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一定要上下达成一个共识。

4、制订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有的公司建立了一些培训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位,这和公司的文化也不无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以建设内部讲师队伍为例,内部讲师的安心授课同样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保障。

5、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为自己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公司,给员工提供的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就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有的企业面临内部重要的岗位有空缺时,首先考虑在内部进行选拔,这样就给有能力的员工或愿意挑战新岗位的员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再结合本岗位的职务要求提供相应的职能培训,这也是留住好员工的方法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