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拒绝华为,不愿做躯壳,要做“智己”

2024-05-13

1. 上汽拒绝华为,不愿做躯壳,要做“智己”

  就在近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回答投资人提问,当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  自动驾驶  方面与  华为  等第三方企业合作时,陈虹回答称,“华为要摆出第三方自动驾驶,上汽集团是很难接受的,(接受不了)有一家为我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陈虹在后面也解释了为何不愿意参与这样的合作,他表示,一旦与第三方自动驾驶企业合作,“这时候就成了(华为)是灵魂,我是躯体。这个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这个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车厂要抓住自己的灵魂       目前华为与车企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最为 汽车 软件系统与智能生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华为HiCar关联多种车用APP;第二种则是作为软件及智能化整体方案供应商,除了继续提供华为Hicar,还增加了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电机控制器等合作;第三种则是华为Inside模式,提供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HI解决方案,还可以授权在车体中使用华为HI的logo。    如北汽发布的一款极狐阿尔法S,就采用了华为的第三种合作方式,其中包含三颗96线激光雷达和华为MDC 810计算平台。北汽依靠华为的技术,能够与如今的造车新势力掰掰腕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车厂就能够接受华为的这种合作。     
       以另一款更深入合作的赛力斯为例,尽管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最先发布,但华为自己渠道先卖的确实赛力斯SF5。据赛力斯的工程师透露,这是因为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更加深入。    深入到什么程度,可以说赛力斯SF5中动力系统、中控系统、 汽车 操作系统都来自于华为,车厂主要负责提供硬件以及流水线  焊接  组装。简而言之,华为提供了核心技术方案,而车厂就负责搭积木而已。    显然这样一来,在传统造车市场中的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智能电动车的不断发展,让软件厂商地位不断升高,甚至可能超过硬件厂商,这可能也是上汽拒绝的原因之一。    以如今的智能手机为例,如果一台智能手机无法使用社交软件、邮箱、导航等功能,即便这个手机性能再好,相信也不会有多少受众。事实的例子就是华为在海外市场无法使用谷歌GMS服务后,销量便呈现了大幅的下滑。    而未来,随着智能 汽车 的进一步发展,车载系统、软件等产品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而整车厂想要避免出现这个情况,自研是一个好的方向。在未来,具备软件以及相匹配的硬件研发能力,是下一代智能 汽车 竞争的核心。所有有能力做到的车企,都不会轻易将核心能力让给其他人代工。       不愿只做躯壳,于是做了“智己”       有意思的是,虽然陈虹表示不愿意与华为等相关厂商合作,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失去产业链中的主导权。但在此之前,上汽已经与上海浦东新区、阿里巴巴联合投资超过100亿人民币建设智己 汽车 。     
       并且在今年上半年也推出了智己IM,布局高端电动车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智己官方表示智己 汽车 可以实现全场景、最连续的“零接管”自动驾驶,今年底就可以实现从点到点的完全自动驾驶。    同时,为了加强智能驾驶系统相关技术,上汽集团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零束的公司来开展智驾系统的研发。可见,上汽公司老总并不单纯只是说说而已,确实是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开展研发项目。    这也是陈虹敢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愿意与第三方自动驾驶企业合作的底气所在吧。       与第三方自动驾驶企业合作,责任该如何划分?       同时,智能 汽车 基本也将配备自动驾驶的功能。但如果车厂接受第三方的自动驾驶方案,这将带来一个责任划分的问题。    就如同近期的  特斯拉  一样,一旦智能驾驶出现安全事故或者 汽车 出现故障时,责任该如何划分。如果没有明确责任的划分,最后受损的是消费者与车厂,形成双输的局面。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 汽车 咨询业务合伙人蒋逸明表示,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所呈现的全新功能来看,选择自研的整体优势更明显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软件需要不断地迭代和更新,只有把这些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确保产品更新的频率和周期,从而更好地确保功能的稳定性与先进性。”    上汽拒绝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可以看做是当前传统 汽车 向智能 汽车 时代转变的一个缩影。华为是不造车,但它想要成为如PC产业中的  英特尔  、手机产业中的谷歌,只要整个产业不消失,那么华为便会有存在的价值。    而上汽则代表传统车厂,是主动拥抱时代,甘愿当做单纯的制造厂,服务上下游客户,还是奋起直追,自主研发,软硬结合,在智能 汽车 时代再续辉煌,显然上汽选择的是后者。 

上汽拒绝华为,不愿做躯壳,要做“智己”

2. 与华为合作“没灵魂”,上汽绝情犯众怒了吗?

相信说到华为的技术,大家应当都是竖起大拇指认同吧?要说它是国产手机一哥,没有人会反对吧?不过华为并不满足于只在手机领域有所成就,于是受“野心”的驱使,它开始进军 汽车 领域,前不久还联合赛力斯推出了赛力斯SF5,其实不光是赛力斯,它和北汽新能源也有“染”,阿尔法S便是它俩结合的产物。
     
 话说回来,华为虽然没有自己造车,但它却深入了 汽车 内部,占领了许多车企的核心部分,用上汽董事长陈虹的话来说就是:“华为拥有了部分车企的灵魂!”不得不说,华为是很高明的,不自己造车,也能够达到“造车”的目的。当然,这么看来,好像华为还是其中最大的得益者,能够同时和多个 汽车 品牌为伍,也算是对自己实力的认可!不过话虽如此,对于和华为合作的这些车企而言,其实它们也是求之不得的,为何?
     
 结合华为的技术,“利用”华为的名气,给自家车企树立一个金字招牌,何乐而不为?特别是对于那种“初出茅庐”的全新 汽车 品牌,如果没有其它知名品牌的加持是真的很难走出第一步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它们很有可能被淹没在这偌大的 汽车 市场中,尸骨无存。当然,对于本就有底气与实力的车企而言,与不与知名品牌联合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其中上汽就是一个最硬核的例子。
     
 在6月底,上汽召开了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上,就有人提问上汽会不会和华为合作,上汽董事长陈虹给的答案是:“不会!”不得不说,确实硬气,其实对于一个本就有造车实力的车企而言,和华为合作,应当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为何陈虹却选择一口拒绝呢?其实理由很简单,陈虹认为一旦华为在自动驾驶方面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也就意味着上汽最终会沦为一个躯壳,而华为则会成为上汽最终的灵魂,这无疑是卖命为别人服务,所以这是不可取的。
     
 照陈虹这样的说法,看来他是早有准备,现在摆在上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主研发、要么和第三方合作一起研发,很显然,上汽会选择第二条,为何?因为对于上汽而言,如果独自重新摸索研发新技术,周期太长,等不起!选择和第三方合作,既结合了自家车企的技术,也融合了第三方的优点,且研发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何乐而不为?其实早在今年的2、3月份,上汽就已经和智能芯片独角兽企业地平线、自动驾驶创业公司Momenta达成了战略合作。这样看来,上汽原来是早有准备啊!
     
 写在最后
  
 对于上汽而言,作为一个本就有实力和底气的车企,想要让它出卖自己的“灵魂”,几乎不可能,再者,它也不可能任由着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所以,要想自身车企越来越强大,它就只得自己造、自己研发、掌握自身的核心技术,只有到那时候,它才能挺直腰杆继续往前冲,不受制于人是每个车企正向发展的最好状态!

3. 拒绝华为,上汽董事长只想“追求灵魂”,是对还是错?

我们知道,目前在新能源领域里面。也是竞争激烈,很多车企业,为了能够发展更快速。纷纷选择强强联合,这样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华为,作为目前全球较大的电器制造商之一。虽然他在很久之前就表达了不会进军汽车制造市场,但是他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还是非常强势的。也是非常完善的,并且被比喻为,唯一一个有机会媲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据最新消息,如此优秀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既然被上汽董事长给拒绝了,他表示,他们只想追求灵魂,自然,对此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是啊,在大家看来,这样的强强联合,势必是可以打造一支属于中国的自主新能源汽车。然而,却被拒绝,所以无法理解,其实他这样做,站在他的立场上,并没有错,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他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上汽要想走的更远,那么就要摆脱别人的依赖,钻研出自己的技术,这样才是正确之路。
华为是很强,也很完善,但如果有华为合作。那么将意味着,华为,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对于他们。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能他们要受到华为的控制,所以,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所以他们选择拒绝。
这样看来,似乎也有道理,毕竟上汽也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他能够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幸运,而是他本身实力所在。所以,交给自己的压力。那么他们也是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
只有完全靠自己,才能够真正的独立,才让自己在这条路上,越多越好,越走越舒畅,所以说,他们的拒绝,是有道理的。

拒绝华为,上汽董事长只想“追求灵魂”,是对还是错?

4. 上汽拒绝华为,并非不和,和而不同罢了

  在7月1日结束的上海 汽车 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刚刚连任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自动驾驶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相关问题答投资者称: 
    “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合作问题,被这位刚过六旬的老董事长上升到了灵魂层面,拒绝得清新脱俗,实则直击心灵。 
        华为“不”造车,只当技术流  
      尤其是在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成立智己 汽车 、小米集团成立全资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子公司,360、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佬纷纷领投新能源 汽车 公司的情况下,华为却依旧一副老泰山的模样,立于大潮大浪之中岿然不动。 
       但谁也没有看轻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份量。 
    它当初几乎是倾全集团之力,用了6年时间来筹备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华为集齐了超2000名顶尖工程师构建了一套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体系,定制超级中央超算ADCSC(算力范围为400-800TOPS)与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两大核心能力,让华为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形成了算法与数据的闭环,并成为了全球唯一能够满足城市通勤的自动驾驶量产系统。 
    在与北汽极狐的合作中,华为便通过Huawei Inside的模式,为包括阿尔法S在内的车型提供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则是以类似于供应商的身份,为它提供电动部件(DriveONE三合一电驱)与座舱部件(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SOUND音响系统等),并“借它宝地”卖车。 
             上汽、华为不和?实则亲密无间  
    此番上汽集团董事长公开拒绝华为,并非是媒体们大肆渲染的“相互嫌弃”,相反,上汽集团与华为之间的合作 历史 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双方就在香港召开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通过上汽量产车展示了基于LTE-V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而在2017年,上汽集团旗下 汽车 零部件公司华域 汽车 系统布局智能制造领域,而华为也成为了其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重要战略合作成员;同年,上汽集团更是与中国移动、华为共同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成为了C-V2X智能出行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至于说智能 汽车 制造领域,在2018年年底,上汽集团其实就已经与华为在华为深圳总部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该战略合作主要围绕“新四化”部署开展,包括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都涵盖其中。此外,二者也确认会在工业物联网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合作 探索 ,其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行业智能标准的建立,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智能驾驶。 
    有趣的是,参与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正是此前代表华为重申不造车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以及称自动驾驶合作是“没灵魂”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换句话说,陈虹在“连任仪式”(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公开拒绝华为,并非是拒绝与华为在 汽车 制造领域建立合作,而是想要将自动驾驶这一关乎 汽车 品牌未来的生死状立在自己手里,这与华为打造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自给自足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拒绝”华为,谁给上汽的勇气?  
    但回过头来说,与通用在硬件应用领域保持着长期深度合作关系的上汽集团,怎么就不愿意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与华为试一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钱。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上汽集团与华为谁也不缺钱,可在 汽车 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当中,几乎所有合作关系都是各取所需,即使不是为了钱而去,却也是为了节约钱而来。像美国 汽车 圈子里相互竞争了百余年的福特与通用,就为了“省钱”而放下芥蒂合作开发了纵置10AT变速箱,而这次上汽拒绝华为,也是为了节约钱。 
       从2017年开始,上汽集团通过子公司上汽创发入股数据技术公司中海庭,开始了对高精地图数据领域的 探索 ,而这是高阶自动驾驶当中十分核心的基础技术环节; 
    而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上汽与奥地利网络与安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TTTech成立合资公司,推进iECU自动驾驶 汽车 决策控制系统的集成开发; 
    与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达成合作协议,成为了首个应用后者路网资产管理技术的中国车企,并导入了L2+级别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Horizon Robotics地平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立了围绕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研究的专项团队,开发属于上汽自己且可对标特斯拉FSD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而就在今年3月,上汽集团还参与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Momenta的C轮融资联合领投(联合领投还包含丰田、博世、淡马锡资本等,跟投包括戴姆勒、腾讯、GGV纪源资本等),同时间,上汽集团R 汽车 正式发布全新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智己 汽车 宣布搭载Momenta智能驾驶技术方案M-Pilot。 
    其中,R 汽车 旗下的R-TECH高能智慧体品牌,拥有一套与华为ADS对标的PP-CEM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包括了与中海庭合作研发的高精地图、与华为合作的5G-V2X技术,还有与Mobileye合作的拥有Luminar激光雷达的传感系统……属于上汽集团自己的高阶自动驾驶“中国方案”,已经从一个构想照进了现实之中。 
       过去的5年,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超200亿元,积累下了大量核心技术成果,尤其是PP-CEM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MPilot量产自动驾驶方案,从自研与合作两个层面,拓宽了上汽的技术腹地。 
    换句话说,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高阶自动驾驶生产与供应体系的上汽,没有必要再额外投入成本来与华为牵线,双方倒是可以在实际应用层面上相互较量,在竞争中促进彼此进步。 
    至于能否凭借自研PP-CEM与华为ADS对抗,待上汽R ES33明年交付后,或许就能揭晓其中一部分疑问了吧。 

5. 与华为合作,上汽并不委屈,是强强联手,更是高攀

  与华为合作,上汽并不委屈,是强强联手,更是高攀 
   7月9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升腾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会上,华为联合40余家合作伙伴发布了“升腾智造”、“升腾智城”、“升腾智行”、“升腾智巡”四大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从华为透露的这些解决方案来看,涵盖质量检测、城市治理、智能交通、AI巡检等很多方面、很多领域,且不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还发动了 社会 力量,既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发展问题、质量提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 社会 治理问题、城市管理问题,还能带动很多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和 科技 的整体实力,是一件真正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大好事。
   看到华为发布的这些消息,以及华为可能对未来中国经济 社会 发展、 科技 进步、数字经济运用、智能技术推广等做出的贡献,禁不住让人想起了几天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所说的一番话。
   据报道,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董事长陈虹,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陈虹回应称,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而上汽成了躯体”。
      陈虹董事长地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与华为合作,上汽就有可能失去“灵魂”,就要在无人驾驶 汽车 方面依附于华为、受制于华为。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可以理解为陈虹董事长很希望让企业有自己的“灵魂”,能够不受别人指使,能够自己说了算。这样的心态,对中国企业来说很重要,也很紧迫。关键是,上汽发展到今天,虽然规模已经全国最大,市场地位也高于其他中国 汽车 企业,但是,却没有创造出一款能够让中国人自豪的、可以与外资品牌(包括合资品牌)相抗衡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说,今天的上汽,能够成为全国最大的 汽车 生产商,靠的还是合资品牌,是一只依附在外资品牌下的小鸟,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与华为合作呢?难道能在外资品牌面前没有“灵魂”,就不能在华为面前失“灵魂”吗?有本事,停止所有合资品牌,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既然做不到,与华为合作,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无人驾驶 汽车 品牌,有什么不好呢?就算上汽没有了“灵魂”,但这个灵魂是中国人的,总比“灵魂”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好吧。
   很显然,陈虹的观点,有点屁股坐在外国人一边的感觉。也就是说,上汽只能跟外资品牌合作,而不能跟华为合作。跟华为合作,就会失去“灵魂”,跟外资品牌合作,可以不要“灵魂”。更直接地说,就是宁可在外资品牌面前没有灵魂,也不能在华为面前失去“灵魂”。这样的心理,显然是不利于自主创新的。因为,按照上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想不借助于外力,是很难在无人 汽车 方面有作为的。要想进军无人 汽车 领域,按照陈虹的理念,可能最终还是要依附于外资品牌。那么,如果这一幕真的出现,上汽会有“灵魂”吗?陈虹该背负什么,应当不难猜测。
   实际上,如果上汽足够的强,足够的自信,就应当有与别人合作不怕失去“灵魂”的信心。也许是长期以来一直在生产合资品牌、没有“灵魂”的原因,上汽太需要来一次真正有“灵魂”的创新。只是,能否创新,也要看自己的能耐。眼下,摆在上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与其他企业合作,在无人驾驶 汽车 方面发力,保持自己在中国 汽车 领域的优势地位;一条是放弃无人驾驶 汽车 的研发和生产,则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
   对前者来说,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继续与外资品牌合作,继续当没有“灵魂”的生产商,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上汽只能当个只会生产的木偶。一条是,与华为等中国企业合作,也可能会失去“灵魂”,但“魂”在中国,对国家的贡献很大。孰优孰劣,应当不难分辩。对后者来说,当然是上汽不能接受的,上汽也不会接受,也不希望上汽出现这样的现象。
      所以,面对华为在智能方面的优势,上汽应当冷静思考一下,应当放下身段,而不要盲目自信、盲目孤傲。与华为合作,并不委屈上汽。在国际市场,华为不知比上汽地位高出多少。就算失去“灵魂”,也是伟大的“失去”,具有很大贡献的“失去”,是值得赞赏的“失去”。比起只会生产合资品牌的无“灵魂”,要高贵得多、有尊严得多,更是对自主创新做出的积极贡献的有益表现。

与华为合作,上汽并不委屈,是强强联手,更是高攀

6. 上汽拒绝华为被网友嘲讽:有外国灵魂的国产车

据媒体消息,在近日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某投资者向上汽董事长陈虹提问,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陈虹回复说,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有一家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股价在陈虹如此回复后应声下跌。我们都知道,近两年凡是和华为沾边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有被热炒的经历,而且和华为合作应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因此大增,比如极狐、赛力斯、北汽、广汽等。这说明华为的技术实力是得到 社会 认可的,是国民心中的技术大拿。而上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国产德系车,拥有欧洲灵魂,典型代表是桑塔纳,近年来推出的上汽荣威也是不愠不火。上汽集团号称中国最大的上市 汽车 企业,在 汽车 行业的名气和实力有点名不符实。
     
 其实早在2018年3月,上汽集团就宣布,与奥地利TTTech Computertechnik AG(以下简称TTTech)签署合资经营合同。
  
 TTTech是全球著名的智能驾驶控制核心技术提供商。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奥地利,是 科技 领域的独角兽。TTTech服务于航天、高速公路、工程机械、 汽车 等各行业。在 汽车 行业,TTTech服务于奥迪、宝马、大众、volvo等众多 汽车 业领军企业,开发产品涵盖Level 3-5的智能驾驶域控制策略。
  
 上汽集团与TTTech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和销售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及相关组件。
  
 上 汽车 不怕有外国灵块,却害怕拥有国产灵魂,这是上世纪某些人的崇洋媚外心态又在作祟吗?请上汽给个解释,我们还是很看重上汽的,不要让国人失望。

7. 上汽董事长正式表态,事关华为智能汽车,不能没有“灵魂”

因美国芯片规则的影响,华为的5G通讯和智能手机业务,都遭遇了一定的损失,为了确保营收和利润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华为开始转变思路,开拓其它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智能 汽车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 科技 型公司,完全有能力在智能 汽车 领域站稳脚跟。 
     
  所谓的智能 汽车 指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让 汽车 给驾驶人带来更好的体验,而华为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大车企提供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之前华为推出智选SF5 汽车 ,就是与塞力斯合作的产物,刚上市就深受消费者欢迎。 
  
  可能在有些花粉看来,华为这是不务正业,好好的 科技 公司不做,为什么要跑去“造车”?其实华为也不想这样,如果没有美国的规则,华为只要老老实实地发展好5G和手机业务就行了,根本不用进军 汽车 领域,就算有这方面的想法也不会这么快变成现实。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任正非曾多次强调,华为不是“造车”,而是与各大车企展开合作,只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华为的智能 汽车 业务并没有涉及到整车制造,更像是一种软硬件服务,为 汽车 厂商供应相关的零部件和关键技术。 
  
  如此一来,华为和那些车企的关系就比较明朗了,它们只会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不得不说,华为这一招是真的高明,既为自己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市场,又寻找到了这么多客户,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获到双赢的结果。 
     
  那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各大车企对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持有什么态度呢?据了解,现在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并不是很多,加起来不过才3家,但是所有花粉都相信,随着智能 汽车 的流行,未来华为将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这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7月2日这一天,国内传来一则消息,上汽董事长正式表态,事关华为智能 汽车 ,让很多花粉都倍感意外。据悉,在上汽举办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到上汽董事长陈虹,是否有考虑过与华为等智能 汽车 公司合作。 
     
  陈虹给出的回答是: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厂商,在自动驾驶方面合作,是上汽不能接受的局面。这意味着上汽对华为的态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虽然华为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已经落于现实,但它毕竟不是一家真正的 汽车 公司,上汽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上汽董事长陈虹还表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就像是一台 汽车 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掌握在华为手里,那么留给上汽的就只剩下“躯体”了。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上汽打造的智能 汽车 不能没有“灵魂”,所以不会接受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估计花粉们也没料到,本以为华为智能 汽车 会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却没想到上汽的态度这么明确。而在此之后,华为方面也给出了回应,其相关内部人员表示,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就只有三家,华为的智能 汽车 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车企。 
     
  据了解,华为的解决方案名为Huawei inside,是华为与车企们共同打造并定义的一套技术和零部件,并没有覆盖到任何一家车企。华为还有另外一种模式,那就是只提供零部件,方案由车企自主设计,这或许才是 汽车 厂商们更青睐的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上汽董事长陈虹的正式表态,指明了各大车企和智能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一台智能 汽车 不能没有“灵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之后华为可能更多的是承担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但就算如此,华为也能保持平稳的发展。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上汽董事长正式表态,事关华为智能汽车,不能没有“灵魂”

8. 上汽拒绝华为,大众转身就拥抱华为,华为实力已显现,谁与争锋?

 这两天,华为在智能 汽车 领域又有新的动作了。
   7月7日,据华为官方宣布,华为已与大众 汽车 集团供应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 该协议包括华为4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涵盖装有无线连接功能的大众 汽车 。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华为拥有领先的无线技术专利组合,为 汽车 领域创造了巨大价值。我们很高兴看到 汽车 领域的主流厂家认可我们专利的价值。我们相信,通过这一许可,全球消费者将受益于我们先进的技术。” 
     
   华为预计,根据目前签署的所有 汽车 领域专利许可协议,将有超过3000万辆 汽车 获得其专利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该协议是迄今为止华为在 汽车 领域达成的最大许可协议。 
     
   华为与大众集团供应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可谓是一鸣惊人,这表明华为又一次在 汽车 领域获得全球主流品牌的认可,华为“ 汽车 朋友圈”再次扩大。
     
   当然,华为与大众合作,网友们兴奋之余,仍对前几天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拒绝华为自动驾驶”的事件耿耿于怀。当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大体的意思是不会考虑使用华为智能 汽车 整套解决方案,因为不想华为变成“灵魂”,而上汽只剩下“躯体”,担心未来平白无故失去“灵魂”。
     
        
   结果,让上汽始料未及的是,上汽看不上的“灵魂”,大众早就迫不及待了。大众联手华为,说明华为的技术已得到了国外厂商的认可。以往国产厂商习惯性认为进口技术才是好东西,接下来,华为或扭转这一认知。
     
   在智能 汽车 领域,华为虽然多次表态绝对不造车,但华为却利用自身强大的 科技 实力为 汽车 智能化赋能,这一次与大众联手,进一步表明华为在智能 汽车 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高。
     
        
   近两年时间,华为加大了ICT技术的投入,迄今为止,华为已拥有数十项核心技术和零配件,比如激光雷达、多合一电驱系统、自动驾驶技术、HiCar等,在 汽车 领域的专利数,华为拥有自动驾驶相关专利137件、雷达相关专利60件、电动 汽车 相关专利96件、充电相关专利30件。
     
   不难看出,随着 汽车 市场朝着“自动驾驶”领域延伸,华为实力已显现,今后 汽车 智能化用到的诸多软硬件,有可能都离不开华为。
     
        
   华为与大众达成合作,也预示着中国技术已经来到了世界舞台,无论是在5G领域,还是智能 汽车 领域,中国都拥有实力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