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哪些?

2024-05-15

1.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哪些?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
1、邓亚萍,1973年出生于郑州,身高仅1米5多,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一共获得4枚金牌,成为中国首名获得4枚奥运金牌的选手。邓亚萍在14年的乒乓球生涯中,一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8年。

2、高敏,197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9岁开始练习跳水,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高敏获得3米板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高敏再次获得冠军。
在13年的跳水生涯中,高敏获得70余枚金牌,还创造了一个7年不败的神话,因此被誉为“东方不败”。遗憾的是,她22岁就选择退役,要不然还可能创造更多的辉煌战绩。

3、李宁,1963年出生于广西,进入体操生涯后,李宁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在参加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获得106枚金牌。
李宁的体操神话不仅是中国人的光荣,同样也被世界各地津津乐道。退役后的李宁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体育品牌,早已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一大体育品牌。

4、郎平,1960年出生于天津,1978年进入国家队。郎平进入国家队后,对于国家队的贡献非常大,在球员时代,1981年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1982年带领球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荣获MVP;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5、许海峰,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新中国代表团获得首枚奥运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纵观许海峰的整个职业生涯也非常辉煌,他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哪些?

2.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以下:
1、赵伟昌,我国第一位冬奥旗手。
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我国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
当时,30岁的赵伟昌被视为我国最为出色的速度滑冰选手,因此被选定为我国代表团首位冬奥会开幕式旗手,可谓是新中国奥运会(含夏奥)旗手第一人。

2、叶乔波,突破零奖牌。
在第13届、14届、15届冬奥会上,我国都没有获得奖牌。直到1992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上,我国女子速滑选手叶乔波才获得第一枚银牌,从此实现了我国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叶乔波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964年,10岁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班,12岁入选八一速滑队,可以说从小就在冰滑道上长大,为她后来的滑冰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叶乔波凭借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队,此后,她不仅在国内舞台上所向披靡,在国际舞台上也是大放异彩。
到了1992年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直接一鸣惊人,先后夺得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3、杨扬,突破零金牌。
叶乔波之后,中国代表队在冬奥会的舞台上,无论是成绩还是士气都逐年攀升,但遗憾的是始终与金牌无缘。
直到2002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上,杨扬艺压群雄,获得了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和1000米比赛的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
杨扬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生于1975年,她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在她8岁时,被家乡的业余体校教练王春尧看上,从此开启了她一生的冰雪之途。
1986年,11岁的杨扬进入七台河市业余体校,开始接受滑冰训练;13岁时,她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 。此后,杨扬开始在国内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国短道速滑1500米、3000米的冠军。

4、韩晓鹏,男子金牌第一人。
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的第20届冬奥会上,韩晓鹏异军突起,斩获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金牌,这是我国男选手在冬奥会上拿到的第一枚金牌。
韩晓鹏是江苏徐州人,生于1983年,5岁时,韩晓鹏就在家乡的体校练习,12岁时,被沈阳体育学院的杨尔绮老师选中,正式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1999年,韩晓鹏被选中进入国家队,开始在国内大小赛事上崭露头角,从1999年到2006年期间,韩晓鹏参加了国内不少赛事,但其成绩并不是那么耀眼,不像前面说的叶乔波和杨扬那样,一开始就是冠军收割机。

5、赵宏博和申雪,花样滑冰首枚金牌,冬奥四朝元老。
赵宏博和申雪都是黑龙江哈尔滨人,1992年,两人开始搭档练习双人滑,一起在赛场上度过了18个春秋,堪称是国人心目中一对完美的荧幕CP,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俩最后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98年,两人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第18届冬奥会,这是他们首次走上冬奥会的舞台。
此后,他们连续三次在世锦赛上保持着前三名的高水准,先后夺得了1999年和2000年的亚军以及2001年的季军。一时间,他们成为了继陈露之后在花样滑冰项目上最具奥运冲金实力的选手。

3.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哪些?

1、邓亚萍
1973年出生于郑州,身高仅1米5多,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一共获得4枚金牌,成为中国首名获得4枚奥运金牌的选手,邓亚萍在14年的乒乓球生涯中,一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8年。
2、高敏
197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9岁开始练习跳水,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高敏获得3米板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高敏再次获得冠军。
在13年的跳水生涯中,高敏获得70余枚金牌,还创造了一个7年不败的神话,因此被誉为东方不败,遗憾的是,她22岁就选择退役,要不然还可能创造更多的辉煌战绩。
3、李宁
1963年出生于广西,进入体操生涯后,李宁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在参加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获得106枚金牌。
李宁的体操神话不仅是中国人的光荣,同样也被世界各地津津乐道,退役后的李宁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体育品牌,早已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一大体育品牌。
4、郎平
1960年出生于天津,1978年进入国家队,郎平进入国家队后,对于国家队的贡献非常大,在球员时代,1981年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1982年带领球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荣获MVP,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5、许海峰
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新中国代表团获得首枚奥运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纵观许海峰的整个职业生涯也非常辉煌,他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有哪些?

4. 说出5个中国奥运冠军,分享他们的事迹

1、邓亚萍,1973年出生于郑州,身高仅1米5多,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一共获得4枚金牌,成为中国首名获得4枚奥运金牌的选手。邓亚萍在14年的乒乓球生涯中,一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8年。
2、高敏,197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9岁开始练习跳水,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高敏获得3米板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高敏再次获得冠军。
在13年的跳水生涯中,高敏获得70余枚金牌,还创造了一个7年不败的神话,因此被誉为“东方不败”。遗憾的是,她22岁就选择退役,要不然还可能创造更多的辉煌战绩。
3、李宁,1963年出生于广西,进入体操生涯后,李宁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在参加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获得106枚金牌。【摘要】
说出5个中国奥运冠军,分享他们的事迹【提问】
1、邓亚萍,1973年出生于郑州,身高仅1米5多,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一共获得4枚金牌,成为中国首名获得4枚奥运金牌的选手。邓亚萍在14年的乒乓球生涯中,一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8年。
2、高敏,197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9岁开始练习跳水,15岁进入国家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高敏获得3米板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高敏再次获得冠军。
在13年的跳水生涯中,高敏获得70余枚金牌,还创造了一个7年不败的神话,因此被誉为“东方不败”。遗憾的是,她22岁就选择退役,要不然还可能创造更多的辉煌战绩。
3、李宁,1963年出生于广西,进入体操生涯后,李宁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在参加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获得106枚金牌。【回答】
李宁的体操神话不仅是中国人的光荣,同样也被世界各地津津乐道。退役后的李宁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体育品牌,早已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一大体育品牌。
4、郎平,1960年出生于天津,1978年进入国家队。郎平进入国家队后,对于国家队的贡献非常大,在球员时代,1981年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1982年带领球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荣获MVP;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5、许海峰,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新中国代表团获得首枚奥运金牌,打破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纵观许海峰的整个职业生涯也非常辉煌,他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回答】
感谢您的咨询,希望本次服务能够帮助到您,可以点个赞吗?点个解决吗?您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后续有问题方便再次向我咨询,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5. 奥运会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

1.许海峰

1984年7月29日,中国选手许海峰百步穿杨,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50米自选手枪的冠军,摘取了第23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用清脆的枪声击碎了中国奥运会金牌“0”的纪录。
这是昔日被嘲讽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企盼快速、详尽地了解比赛现场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孙杰以短跑者的快捷,第一时间向报社发回了《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消息,报道许海峰把中国人“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的喜讯。
接着又马不停蹄,快速采写了题为《光荣啊,普拉多的枪声》的通讯,如临其境地把读者带到了紧张激烈的男子自选手枪的决赛现场。
记者饱含激情,笔蘸浓情,运用史笔,以“意随”的散文笔触,以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新闻意境,真实形象地再现了许海峰夺取第23届奥运会首枚金牌的激烈曲折过程,定格了中国奥运史上击碎金牌“零”的耻辱这一神圣庄严时刻。
2.伏明霞

1991年元旦,伏明霞在佩思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与众神们交过手。年近三十的克拉克对伏明霞的出现恼怒至极,她向组委会和国际泳联提出强烈抗议:“你们怎么能让一个儿童来这里,让她与我们比赛,这不是对我们的蔑视就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
这是世界最高级别的大赛,儿童怎么承受得了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残酷压力?中国的伏应当待在小学里享受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赶紧让她回去,否则将只能由她的教练们抬回去。”伏明霞听说了这些,她不大懂得克拉克的恼怒,只是觉得很好玩。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压力感,比赛比训练要轻松得多。
预赛中,克拉克被伏明霞在十米台上如小燕子一样的轻松翱翔惊呆了,她失口大叫:“哦,她真是个天才是个精灵!”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伏明霞在预赛中输给队友许艳梅二十余分而名列第二。她一点不着急,在她眼中那些大姐姐们都是“神”,赢她多少分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决赛中,伏明霞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就甩开了所有的对手,也甩开了队中的大姐许艳梅,领先第二名米罗申娜二十多分而获得金牌!汉城奥运冠军许艳梅仅得第四名。14岁的伏明霞一夜间明白了“小孩子也能赢大人”的道理。她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3.张怡宁

张怡宁霸气语录!张怡宁:对手看到我,还没打就输了!
张怡宁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出生于1981年的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在1991年就进入北京队,在1993年进入国家队,天赋异禀,在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在以后的乒乓之路上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唯一一位实现了双轮大满贯的选手,也是ITTF巡回赛单打冠军的纪录保持者,实力不凡。
职业生涯获得冠军无数的张怡宁十分低调,回想曾经的她说话有多霸气,张怡宁曾对女儿说:金牌可以随便玩,但是银牌不能碰,想要去找你王皓叔叔,毕竟银牌只有一枚,要好好爱惜它。这令人哭笑不得的告诫啊,真的是“大魔王”本身莫属了,
扩展资料
中国奥运冠军,指的是中国代表团的获得过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参考资料:
许海峰-百度百科
伏明霞-百度百科
张怡宁-百度百科

奥运会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

6. 回顾那些年奥运会背后的感人故事

不是开始比赛,是完成比赛
 
   “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 这是奥运会历最感人最震撼人心的话,伟大的运动员阿赫瓦里,他曾被法国《队报》誉为“最美的垫底者”。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阿赫瓦里在跑出不到5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伦敦奥运会,丘索维金娜37岁。拖着满身伤病,以如此高龄跟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儿一起争奖牌,你可能想问,她是有多爱钱?连丘索维金娜自己都承认,“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挣钱。”
 
   而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明白,母亲这么不要命地“爱钱”,究竟是为了谁。从2002年,27岁的丘索维金娜6岁的儿子突然呕血,被确诊患上白血病开始,这样的日子对于这个母亲来说就已经开始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丘索维金娜搬到了德国,开始为德国队征战。为了赚更多的钱。她不再吃最喜欢的巧克力,怕发胖后无法继续比赛。她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退役,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到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这时,她已经37岁,成为第一位6次征战奥运会的女子体操选手。
 
   我们真希望关于丘索维金娜和体操的故事可以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在她“拼命”赚钱的努力下,她儿子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第一次提到了退役:“我终于可以不再纯粹为了钱参加比赛了,可是我差不多也要跳不动了。我得开始另一段人生。”
 
   如果不出意外,41岁的丘索维金娜将出现在里约的体操赛场上,这是她的第七届奥运会。关于她为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改换国籍走上奥运赛场的感人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而现在让人惊讶的是,即便生活回归平静,她也未有收手之意。1992年出道便拿金牌,2016年还想站上领奖台,“丘索维金娜奶奶”的竞技水平为什么至今居高不下,很难用常识去解释,这可能只是体操的一个孤例,但更凸显出珍贵的价值。
 
   奥运之吻,愿战火停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手枪的领奖台上,上演了动人的一幕。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主动相互拥抱,并送上“奥运之吻”。就在这一吻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格俄战火仍在延烧。
 
   交谈、亲吻、相拥……,两个交战中的敌国选手,两个同台中的竞技对手,帕杰林娜和妮诺。萨卢克瓦泽正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响应着“奥运期间,全球休战,止戈为武,铸犁镕剑”的呼唤,践行着古希腊奥运会传承的“神圣休战”的原则。
 
   在动荡的世界里,奥运会让人们暂时抛开分歧,获得和平的宝贵时刻,甚至由此缔造了许多人类永志难忘的历史瞬间。据考古学家统计,古代奥运会共举行了二百九十三届,鼎盛时观众达到八万人。神圣的“奥运休战”宗旨保障了古代奥运会的和平,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正是在背后家乡的炮火隆隆声中,两位敌国选手同台对阵,各创佳绩。在最后荣耀的一刻,两位女“敌手”的动情一吻,吻出了体育人的惺惺相惜,更吻出了追求人类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奥运之吻”。这一吻,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温情感人,她是你的全世界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卧射,埃蒙斯在最后一枪3环的情况下,居然射错靶子,将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的贾占波;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同的项目,他在最后一枪只要打出6.7环就可以夺冠的情况下,居然轰出个4.4环的超级业余成绩,又把金牌让给了中国的邱健;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埃蒙斯连决赛都没打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最后的“致命一发”,让埃蒙斯难逃宿命,一枪失手丢失金牌,上帝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四年前,因为那致命的一发,卡捷琳娜为埃蒙斯而心动,他们的爱情也开始萌芽;四年后,同样的致命最后一发,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妻子的温情安慰,足以消融埃蒙斯极大的失望,足以消融埃蒙斯多年以来累积的那一刻泪水。这是伟大的爱情,这是真挚的情感。卡捷琳娜捧着丈夫的脸,轻轻的摩挲,真情的微笑,此时此刻,金牌还算什么,名利还算什么,只要曾经奋斗过,只要曾经努力过,只要曾经参与过,结局若何,又有什么关系?何况还有如此温情?
 
   七十一岁还能参加奥运会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71岁的马术选手法华津宽代表日本出战马术盛装舞步的比赛,对马术运动的极度热爱是让他成为自1920年以来参加奥运会龄的选手的动力。
 
   伦敦奥运会是法华津宽的第三次奥运之旅。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本土作战获得第40名的成绩之后,法华津宽决定不再参加比赛。但他仍然保持着每天早晨5点起床骑马的习惯,退休后,法华津宽发现自己还是有想参加比赛的念头,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参加了当年的世锦赛。当时,没有人能想到他的回归会最终让他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以及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历最老的奥运选手是瑞典人奥斯卡?斯万,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上赢得个人第六块奥运奖牌时年龄为72岁零280天。斯万也是最年长的奥运奖牌获得者。法华津宽原准备参加定于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举行的里约奥运会,第四次参加奥运。然而,日本马术联合会官员19日说,由于法华津宽的比赛用马“布廖尼?W”得了感冒,他不得不放弃争取有4个名额的日本马术代表队入选资格。
 
   “我放弃了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竞争的梦想,因为我不想对我的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法华津宽在一份声明中说,“现在,我会集中精力帮助我的马康复。”陪伴他参加前两届奥运会的坐骑“轻语”2013年因手术感染而接受安乐死。法华津宽没有提及是否会尝试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打破斯万的纪录,那时他将年满79岁。
 
   现代奥运会,需要记住的名字远远不止这些,他们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2016年里约奥运如期而至,运动健儿们带着多年的辛苦训练又一次踏上了荣誉的征程,无数人会在这一届奥运会继续谱写感人的故事。
 
   中国骑手华天,作为中国赴里约奥运会代表团一位马术选手,将携“堂-热内卢”赴里约参赛。祝他好运!

7. 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

      在奥运会上,,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的坚强和乐观。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强积极地面对!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奥运健儿背后的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篇一 
           体操  运动员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为了给白血病的儿子筹钱治病,丘索维金娜在27岁的“高龄”复出,开始了训练、到处比赛的生活。
         自此之后,丘索维金娜一直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战斗在赛场上。有些时候,她会在一场巡回赛中参加全部女子项目的比赛,而不是专注于一两项,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赢得更多的奖金。
         她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却为了自己的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为了儿子,她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为了儿子,她和丈夫还变卖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四套房子和两辆汽车,移居到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德国,并披上了德国队的战袍。丘索维金娜曾说过:“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直到2014年,她的儿子病情已经好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丘索维金娜也不需要再为比赛奖金而拼命,更多的是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我每天都要训练两三个小时,我喜欢做就能坚持下来。”如今丘索维金娜已经41岁了,她第七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而这次,她是为自己而战!
          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篇二 
         在昨天早上进行的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决赛中,英国选手拉夫尔/梅尔斯夺得了冠军,这是英国跳水历史上的首枚奥运金牌。选手之一的克里斯-梅尔斯虽然才23岁,他的经历已经相当丰富。
         在梅尔斯2岁时,他的妈妈就因癌症去世了。梅尔斯回忆道:“我们的慈善事业就是去进行癌症研究,这是一件我充满了热情的事情。我两岁的时候,她就离开了人世,能够看看她的照片和东西都让我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令我无比珍惜的回忆。我很想念她,但我明白,人必须只能继续前进,而不是过多的去回忆。”
         除了幼年丧母,梅尔斯自己在17岁那年也险些丧命。2009年,梅尔斯因感染人类疱疹病毒4型而导致脾脏破裂,这让他一度只有5%的存活几率。然而在接受手术、昏迷三天并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梅尔斯终于挺了过来,他的胸前留下了一道12英寸的伤疤。
         这段经历也让梅尔斯大彻大悟,“虽然少了个器官,但我还算是毫发无伤。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生命是短暂的,我需要专注于一些东西,为真正希望去实现的事而努力。”正是这次经历让梅尔斯坚定了参加奥运会、争夺金牌的决心。
         尽管在里约奥运会,这对搭档并没有被视为夺金热门。不过,梅尔斯却异常自信,“如果我们保持一贯的表现,我相信我们能够拿到奖牌,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我们希望去挑战中国和俄罗斯选手,我们需要做的比他们更好。这是一场赌博,但这是一场值得我们去努力的赌博。”最终,曾经战胜了命运的梅尔斯赢得了这场赌博。
          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篇三 
         除了因“洪荒之力”而走红的  游泳  运动员傅园慧,帆船运动员徐莉佳也因被取消第二轮成绩,在第四轮结束后重返总成绩榜首而被网友刷屏。
         在上届伦敦奥运会夺冠后,徐莉佳才慢慢被大众知晓。她的身体有严重的先天缺陷:右耳几乎是聋的,左眼也有严重的视力模糊。这对于常人来说,都不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但是徐莉佳面对这些却表现得异常乐观:“虽然我只有普通人一半的听力,但是这可以让我更加专心;左眼视力模糊不清也没有关系,因为右眼还是比较正常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徐莉佳左膝关节处突然被查出肿瘤。她立刻切除了这颗肿瘤,据她后来描述,当时的果断替她捡回了半条命:“如果晚3个月,肿瘤就会发展为恶性,那就要截肢了。”而那次手术至今还影响着她:“那个肿瘤是长在骨头里的,现在里面三分之二是空心的。”因为手术后需要休养数月,徐莉佳遗憾的错过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年仅20岁的徐莉佳成功夺得铜牌,这是中国帆船帆板队在奥运会获得的第一枚奖牌,实现了中国队奥运会帆船项目上的奖牌零突破。
         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艇中,徐莉佳一路领先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帆船史上在镭迪尔级中的首枚奥运金牌。徐莉佳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个人可以在上天如何缺乏眷顾的情况下,用踏实的努力书写自己的传奇。      

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

8. 奥运冠军的故事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他,他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把头深埋下去,仿佛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将是他们一家人难眠的夜晚。
  
   如今,4年过去了,刘翔竟然摔倒在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埋头哭泣的情景,刘学根突然有些害怕去面对。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刘学根觉得,于心来说,该是无愧的。
  
   北京奥运会退赛后,有一段时间,刘翔曾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过重新的思考,他与刘学根进行过一次长谈:“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他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和他心里的苦闷,这让做父亲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刘翔还是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从来不愿挨刀的他给教练孙海平打了个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同时又有些心酸:“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经过伤后107天漫长等待,刘翔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
  
   “小家伙特别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他刚才还抱拳谢谢所有人。”刘学根和所有前往送行的人一样,期待手术能够让儿子的伤病彻底治愈,也能够去除他心里的阴影。母亲吉粉花怕是最高兴的人,“我盼望这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号称和儿子穿的是母子装的吉粉花,将赴美全程陪同儿子。手术时间定得匆忙,决定让吉粉花陪同前往是一周前才决定的,“为了陪儿子,再大困难、再多的事情我都能扔下。”吉粉花的箱子里有不少东西是为儿子准备的,八角、桂皮、各种煲汤的中药材以及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当好“大厨”,吉粉花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她心疼儿子,更珍惜这朝夕相处的日子。吉粉花疼爱儿子,当年,就是因为心疼,她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翔翔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作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曾是吉粉花最大的幸福。
  
   最初,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令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样一名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很大,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教练给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当年父母给刘翔取名的寓意,刘翔真的“展翅高飞”了,2002年,他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那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上海真北路的弄堂里,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儿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那场面,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老刘的确是“好福气”,刘翔之后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外人看到的都是刘翔给刘学根夫妇带来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妇俩这些年对儿子的牵肠挂肚,还有那种荣誉里夹杂着的担忧与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质疑、讽刺、辱骂的口水曾让退赛的刘翔一度身处漩涡之中,刘学根夫妇跟着儿子,一起承受了太多。 “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吉粉花面对媒体曾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心疼又心酸。
  
   4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能否最终走到理想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的忐忑,也是刘学根夫妇的忐忑,但他们却发现,相比周围的人,儿子的决心越发坚定起来。
  
   2009年9月20日,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上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亚军,宣告自己的归来;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脚伤的反复让刘翔和师傅始终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还是告诉所有人自己夺冠的决心没有丢;室内赛战绩不佳的刘翔在上海钻石联赛同样没有出色的表现,13秒40的成绩第一次不敌队友史冬鹏。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雄风不再时,他又以13秒09夺冠。为了能够回到巅峰,很多人难以想象刘翔的付出。他在2011年室内赛季结束后,又选择了更改起跑方式,从八步改为七步上栏。“这是一次赌博,但是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丝机会。”
  
   在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之后,吉粉花做客国内某网站访谈时,说:“他已经努力了,希望大家都要原谅他。”这是一个母亲的偏袒吗?不,它应该是藏在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心里话”,她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守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她坚持了又一个4年。但她怎么会知道,为了她的梦想,父母竟将“善意的谎言”坚持了8年。用父亲吴珏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毕竟,孩子也不容易。
  
   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连续3次入选奥运跳水队阵容,这是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吴珏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事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妹妹懂事,电话里总是只讲好的,有时明明碰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上哪个做父母的不担心孩子?但她既然不说,我们也不问,只是嘱咐几句,尤其要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妹妹”是全家人对吴敏霞的昵称。
  
   父母都非常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年,虽然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父母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就是吴敏霞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绣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妈妈就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李相民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到小女儿了,只在一个月前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什么事你们就别给我打了,我有事或者想你们了,就会给你们打电话。”平时,李雪英几乎一直关机。李相民不敢给女儿打,怕影响她的训练。
  
   李雪英知道,“父母其实也挺想给我打电话的,却一直没打,能够忍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有靠出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了。”7月31日,李雪英破奥运纪录,以总成绩246公斤在58公斤级女举项目上勇争桂冠,摘中国第8金!
  
   赛后,李相民接受采访时,一谈到女儿便热泪盈眶。“我们家雪英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却一直往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跟女儿说什么时,李相民声音哽咽着说:“闺女,赶紧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寄钱,就希望能见到你。”也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思念在心里潜藏了多久?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林清峰为中国再拿下一块金牌。
  
   今年23岁的林清峰出生在厦门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雀则做钟点工。林清峰每次试举之前,母亲叶雀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走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拜”(闽南语,拜神),为儿子祈福。
  
   林清峰夺冠后,几个月来都吃不好睡不好的叶雀兴奋不已,她在家里等着儿子,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为他做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很少,连“喝水都只敢用舌尖轻触”,她就特别心痛。
  
   而林志仁除了要杀鸡宰鸭好好庆祝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全家人补照一张“全家福”。林清峰练习举重这10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最长一次有6年半没有见面,以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比赛时,林志仁竟然没有认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照一张全家福本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这心愿里装着多少林志仁对儿子的想念。
  
   这些冠军们与家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亲情故事却永远不会终止,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