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对老舍的评价是什么

2024-05-13

1. 别人对老舍的评价是什么

名人对老舍的评价:
1、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2、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
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3、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4、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扩展资料: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
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别人对老舍的评价是什么

2. 对老舍的评价

后人对老舍的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3. 老舍的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老舍之子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老舍的人物评价

4. 别人对老舍的评价

人物评价编辑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他理解“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他钦佩主持“文协”的老舍,“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22]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这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老舍是穷人出身;第二,老舍是老北京人,而且是满人;另外他阅历丰富,出国前后近10年;另外,他生活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时代背景很复杂。生活里的老舍其实很会玩,他有19种爱好。会打拳,各种拳都会,十八般武艺都通;又会京戏,会演曲艺,像大鼓、相声、河北梆子、单弦......他还会写曲艺,所有中国作家只有他和赵树理会写民间曲艺。”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14] 导演顾威介绍说,2014年是《正红旗下》演出10周年,排这部戏是为了更贴近老舍先生的原著,体现“反讽,民族自省的意义”,但在形式上更加曲剧化、地域化、民俗化,很像一部“曲剧的音乐剧”。他还特别提到,有从法国学习的年轻人,看了这部戏都觉得很现代。主演孙宁也说:“这部戏的样式手段非常时尚,是历史的、曲剧的,更是现代的。”[23]

5. 如何评价老舍这个人?

1、人物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人物生平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5]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3、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4、人物影响
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如何评价老舍这个人?

6. 如何评价老舍这个人?

老舍无耻是真的,我曾经痴迷于他对文学的造就,认为他是个三观极正,富有情怀和社会责任的人。
     他一来,在文章中写到:“世界上还有比怀孕的少妇更可怜,年轻的母亲更可爱的吗?对于生儿育女,做丈夫的有什么功劳呢?”可现实中的他,在动荡时期,抛下了有三个月身孕,行动不便的妻子,只身一人奔赴武汉。
      试问在坐各位有多少是做母亲的人?有了身孕,得不到好的休息,丈夫关爱,还要为丈夫年迈的母亲操劳,为了一群小孩的生计而奔波。
       而此时的老舍,却因为愚蠢的惺惺相惜,与自己的同事暗生情愫。
       而老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感情懦者,给不了夫人举案齐眉的生活,也给不了情人一个恰当的名分。
        甚至连情人赵清阁在事后发表的一篇短文其中有抹黑原配夫人的意思他也不管不顾。
       老舍两边的好处都想讨要,他希望妻子对他的婚外情不管不顾,踏实照顾长辈和小孩,也希望情人可以不求名分,做他一辈子的亲人。
      等同于抛妻弃子的行为,和公开婚外情。这种男人,家人会与他撇清关系也算情有可原。
      也许老舍确实极具文采,可我认为,文章再好也只是说,难得的,是做。沉浸与美好幻想,却无法参透现实生活。在两个女人之间迂回不定,他的结局几乎是必然。
      个人作风比文采更加重要,自己写的东西却做不出来该做的事。那么说再多也都是狗屁,荼毒人心。

7. 对老舍的评价

(1)今年2月3日,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百年诞辰纪念日。在北京市
2月2日召开的“纪念老舍百年诞辰座谈会”上,一些曾与老舍共事的
作家、导演及老舍亲属,向与会数十名文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
讲述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老舍的故事……

一生的信念是“舍予”
  50年代在老舍身边长期担任秘书工作的北京作家葛翠琳,对老舍
从海外归来前后的那段历史十分熟悉。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
老舍毅然放弃国外的一切,投身祖国怀抱。途经香港,好友对他说,
有位世交已在台湾编译局为他安排好工作。老舍未接受这份邀请,直
抵北京。当时,老舍在英、美、法等国家已享有盛名,不少人对他做
出的选择不理解,老舍的回答是:“作家一旦切断同祖国和人民的联
系,就像空中的飞鸟被斩断两翅。作家的前途是和祖国的命运血肉相
连的,心中没有祖国,怎能写出好作品呢?”

  回国初期,工作待定。老舍说:“我先得做点事。”他自觉走出
书斋,同理发、修鞋、磨刀、跑堂的普通老百姓交友,并为民间艺人
写大鼓词、太平调。这又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说老舍可能才华已尽。
对此,他不以为然,说:“我这样做是因为中国目前尚有数以万计的
文盲,他们不能看书读报,却听得懂曲艺段子。旧段子宣扬封建迷信
不能演,新段子反映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国家,
万众一心才能建设好新中国。”有人说,这是宣传品。他反驳说:
“宣传品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抗战时宣传抗日,建设新中国宣传新中
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事。”

  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以后,老舍的社会地位变了,同普通群众建
立的鱼水关系丝毫未变。他的腿怕受凉,每天离不开热茶,而且是一
杯接一杯。出访苏联时只有冷饮,他回国后叫苦不迭。而到朝鲜慰问
志愿军,同战士一起住在阴冷潮湿的坑道里,他却说他的寒腿“能适
应”,并在写给文联的信中说:“战士们吃的是一口炒面一把雪。我
那喝热茶的习惯自然要改掉。”回国后,一名志愿军战士到文联拜访
他,葛翠琳未及时向正在主持会议的他报告。尽管他与这名战士素不
相识,但当他得知战士失望而去时,十分生气,阴沉着脸对小葛大声
说:“老舍是什么人?志愿军出生入死,以鲜血和生命跟敌人拼搏,
他想见老舍一面,竟然没办到!”遂取出信笺,伏案写了满满3页,向
这名战士赔礼道歉,并不断喃喃自语:“成了名人,那名字就不只属
于自己。名人的社会责任更重,应受到的社会监督更多,而不是比普
通人高一等。”尔后,靠在椅背上长叹:“我欠了一笔永远无法偿还
的债!”

  当时,葛翠琳并不完全理解老舍这番话的意思。以后,她从他写
给友人的另一封信里才搞清楚,一向对下级和蔼可亲的老舍,为什么
要为这件小事大发脾气。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舒字拆开是舍予,意是‘无我’。我很
为自己的姓名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全贡献出去。
关键是一个舍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书用的笔名老舍,也
保留一个‘舍’字。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创造观众喜爱的京味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苏民说,老舍把人艺当作家,从50年
代初到“文革”前,他把《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
《茶馆》、《红大院》、《好店员》等6个剧本交给人艺上演。算上梅
阡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共7出戏。《茶馆》搬上西
方舞台后,被誉为“东方话剧的奇迹”。欧美戏剧评论家说:“看了
《茶馆》,懂得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人艺的老一辈艺术家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叶子、夏淳、梅
阡,同老舍是知音。而在郑榕、于是之、蓝天野等当时只有二三十岁
的演员心中,老舍既是知音,更是良师益友。有一件小事于是之至今
记忆犹新。那是5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一个剧本,把初稿交给人艺。
剧院党委、艺委联席会读后决定不上这个戏,并把退剧本的任务交给
于是之。于是之忐忑不安来到老舍家,磨蹭到中午,还没勇气把剧本
从包里取出来。老舍请他吃过午饭,分手时指着他的挎包说:“拿出
来吧。哪有写一个成一个的?”老舍那双明亮的眼睛、和蔼的笑容、
亲切的语气,数十年后于是之仍历历在目。

植根故乡人民沃土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是老舍的后代,他代表老舍夫人胡?
青等家属说,老舍曾无比深情地对家人说:“我的最新的知识与印象
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
城所赐给的。”老舍的11部称得上是代表作的作品,把他最精彩的文
字都回报给了赋予他生命和灵魂的故乡人民。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舍、尊重老舍。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是在
1949年6月召开的。成立全国文联时,老舍尚在纽约。他回国后,周总
理想了一个妙法,组织成立北京市文联,让老舍主持。从1950年6月开
始,到生命最后时刻,老舍在这个位置上勤劳工作16年。

  1950年夏天,老舍写出两个话剧剧本,《方珍珠》给廖承志任院
长的青艺,《龙须沟》给李伯钊、曹禺任院长的人艺。《龙须沟》生
动地表现了北京市政建设为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和
对劳动人民实际生活的深刻关系,对教育广大人民和政府干部,有光
辉的贡献。为此,在1951年12月21日,北京市市长彭真、副市长张友
渔、吴晗签署命令,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没想到这
个光荣称号在历史上竟成为绝唱:老舍成为人民共和国50年历史上唯
一由政府授予此称号的人,以至这称号成了老舍个人另一种称呼的代
名词。

(2)我对老舍的几点看法
老舍,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的作家,许多作品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其中《我这一辈子》就很出名,多次被排成电影和电视剧,广为流传。我最近又重温了由张国立和邓婕主演的《我这一辈子》,虽然这部电视剧与原著有部分出入,但是主旨并没有改变。看完这部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几点:1.好人没好报2.凡是飞黄腾达的人,都是坏事做绝的人。3.全篇宣扬的主题思想:因果报应不存在。
        我现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这部作品所起到的宣传效果非常坏,凡是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在深深同情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时,都会觉得今后决不能再当老实人和好人,而是要圆滑的做人,甚至出卖朋友、丧尽天良、有奶就是娘才能活出个人样来。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绝不否认,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欺负善良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许许多多的人都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和无可奈何,甚至灰心失望,然而静下心来细细想想:那些自称为好人的人,你真的符合好人的标准吗?许多受尽磨难的人往往怨天尤人,长吁短叹,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咒骂好人没有好报,可是你真正用佛法中好人的标准来衡量过自己吗?五戒中的不杀生你做到了吗?许多人说我从不杀生,可是你天天不是在吃肉吗?五戒中的不邪淫你做到了吗?许多人说我不嫖妓,不找小蜜,可是你邪淫的念头难道没有经常充斥心中吗?五戒中的不妄语你做到了吗?说假话、说违心的话、说挑拨离间的话、说是非的话,这些你能保证都没有做过吗?五戒中不偷盗你做到了吗?有些人说我从不拿别人的东西,可是你能保证你不拿公家的一分和一物,你从不白粘他人的任何好处吗?即使你天天想着金钱、汽车、房子,也一样是贪欲在作怪啊。老舍《我这一辈子子》的主人公福海,被作者描述成为一个超级好人,品质极为高尚,几乎接近品质完美的俗人表率,我们这里暂且先不说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即使现实生活中有,按照佛法的道理,这样的人也绝不会堕落到如此下场。因为善有善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其次,老舍的作品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造成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宣传效果:“好人虽然是做人的原则,但是如果想做人上人,就不能当好人”。这样的理念一经宣传,试想效果会怎么样,对净化人心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别人我不敢说,仅从我这近三十年的人生阅历和近十年的学佛体会,佛法可谓真实不虚,博大精深,她关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和缘起性空的真理,是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即使末法来临,佛法湮灭,但是总还有正法来临、佛陀住世的时候。以前我也对因果报应很是怀疑,我系统学习过中西方哲学史,也层一度对黑格尔、康德等人的著述拍案叫绝,然而自从接触佛法后,尤其系统学习了《金刚经》、《楞严经》、《成唯识论》后,我的体会是,世间哲学简直不能与佛法相提并论,之间的水平相差太远了,正如我的一位哲学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纵观世界哲学史和思想者,最伟大者为释迦牟尼佛一人而已,能粘上其皮毛的人,也仅为老子与庄子两人矣”,此话可谓说出了我的心声。言归正传,我通过几十年的人生阅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因果报应的例子随时上演,即使存在有恶人没恶报的事情,那也是我们凡夫肉眼难辨原因而已。我有几个朋友,都是类似于福海的好人,他们最终的结果都很不错,尤其在危难时候,往往都能化险为夷,这是我亲身经历的。

两个,你看看哪个好

对老舍的评价

8. 人们对老舍的评价

人们对老舍的评价
老舍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欢种些花花草草的。老舍还是个幽默的人,他的书写得诙谐幽默,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老舍还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在抗战时期,他是"中国作协"的主席吃力不讨好的活。"中国作协"是以抗战为主旨的组织,任职期间有很多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坚持下来了,而且做得令人钦佩,因为他心存祖国心存人民,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