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什么要求

2024-04-28

1.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什么要求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高新企业科技人员是指:1、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钻研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2、技术工人一般有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在产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工艺和技术,能够独立使用工具、设备进行操作或生产加工的熟练或比较熟练的工人。指那些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重复性劳动的非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在第三产业中从事简单劳动的一部分技术人员。高企认定中有一个条件是,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而这个科技人员的定义是大专以上学历。但是并没有说实际研发人员的学历必须达到大专或者本科或以上。这个研发人员的工资是科研计入研发支出的。高企里面的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区别如下:1、科技人员包含研发人员,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提供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2、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应根据企业的技术研发过程确认技术、研究人员身份,确定是否应纳入统计范围。技术人员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人员,通常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参加研发活动,应用有关原理和操作方法执行科学技术任务开展下述活动的人员。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什么要求

2.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什么要求

您好亲亲😘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要满足10%。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有要求,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才是企业科技人员。并且累计实际工作时间要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由上可知,科技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2.专门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人员。3.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科技人员不仅仅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还包括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相关管理人员(如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等)以及专门提供技术服务人员(购入设备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及维护的、专门服务于研发活动的工程人员、IT人员等)。且科技人员需要满足申报的上一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因此,在高企认定申报前一年的4-5月,企业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盘点,核查是否满足占比10%的要求,暂未能满足占比要求的企业应对人员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引进吸收技术能力突出的大专学历、理科专业人才,壮大研发团队。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如果觉得满意麻烦给个赞吧,谢谢您亲亲😘【摘要】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什么要求【提问】
您好亲亲😘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要满足10%。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有要求,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才是企业科技人员。并且累计实际工作时间要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由上可知,科技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2.专门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人员。3.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科技人员不仅仅包括直接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还包括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相关管理人员(如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等)以及专门提供技术服务人员(购入设备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及维护的、专门服务于研发活动的工程人员、IT人员等)。且科技人员需要满足申报的上一年度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因此,在高企认定申报前一年的4-5月,企业需要对科技人员进行盘点,核查是否满足占比10%的要求,暂未能满足占比要求的企业应对人员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引进吸收技术能力突出的大专学历、理科专业人才,壮大研发团队。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如果觉得满意麻烦给个赞吧,谢谢您亲亲😘【回答】

3. 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比例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占比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是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      高新企业科技人员是指:      1、相关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钻研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要求接受过系统的相关教育,具备相应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相关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相关技术职务,但在相关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2、技术工人一般有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在产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工艺和技术,能够独立使用工具、设备进行操作或生产加工的熟练或比较熟练的工人。指那些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类、重复性劳动的非管理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在第三产业中从事简单劳动的一部分技术人员。      高企认定中有一个条件是,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而这个科技人员的定义是大专以上学历。但是并没有说实际研发人员的学历必须达到大专或者本科或以上。这个研发人员的工资是科研计入研发支出的。

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比例

4.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占比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涉及到了科技人员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法规对于科技人员的数量和可以加计扣除的范围做了如下的规定: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四条规定: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在申请时,需要提供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的情况说明资料。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第二大项:认定程序中(三)项的提交资料的第5小条规定:企业需提供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人员、人员学历结构、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      (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第三大项:认定条件中(五)项是企业科技人员占比。这条规定确定了科技人员和企业职工总数的确定标准以及科技人员占比的计算方式。其中特别强调了在职人员的判断标准是:通过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科技人员占比计算采用月平均的计算方式,先计算月平均数,然后用月平均数的年总数做年平均。      (4)第三大项认定条件的第(六)项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中明确人员人工费用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2.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款,并没有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需要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那么辅导团队为什么会对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      原来2008版的《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研发人员确实要求达到大专以上的文凭要求,不过2016年新版《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办法》对于科技人员的学历证明已经不做具体要求了。辅导团队提成如此要求,也没有错,只是从严掌握了科技人员的标准,后期评审时也就更容易通过。在网上也搜索到一个快速界定科技人员的技巧,企业可以参考执行:      (1)企业员工只要在研发岗位或辅助岗位干满183天即可,与学历(职称)没有直接关系。      (2)只要从事的岗位职责与研发活动相匹配且满足183天即可,并非一定是研发部门人员,质检部门、生产部门等都有可能存在满足科技人员要求的一批人员。      (3)清楚科技人员数据统计所属年度,统计的均为是申报的上一年度的人员数据,比如2020年申报高企,提供的是2019年的科技人员数据;如果科技人员离职了,只要他(她)在研发岗位或辅助岗位干满183天即可统计计入科技人员人数中。      (4)但是在申请高新技术认定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审计报表。      (5)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会通过查看科技人员的学历、所学专业等方面来判断该科技人员是否有直接从事研究开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通过查看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记录、社保缴纳以及工资薪金个税申报记录等方法来判别是否专门从事科研活动、以及判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累计工作的时间是否达到183天以上。
      (6)所以对于科技人员,企业还是应该保证其正常性和延续性,毕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没有科研能力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3.作为准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更需要从人员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日常考勤管理等方面都要把科研人员纳入,做好第一手详细资料的备案和存档。      (1)要了解企业人员结构,以及企业当下管理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对研发活动的管理状况,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去确定行科技人员和研制人员,使其人员相对固定。      (2)按照认定时间及流程要求,企业内部建立认定项目小组进行,做好项目规划,并且进行工作分工;按照认定要求及规划做好内部培训,落实每个部分的工作要求及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认定工作顺利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比例如何计算?

在国科发火[2016]32号高新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企业认定条件第四点: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对科技人员、职工总数及统计方法作了进一步有表述:
一、科技人员: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此表述中将科技人员分为三类: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人员;专门提供直接技术服务人员。
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研发人员的规定比较: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高企口径较宽。1、将专门对研发活动管理人员计入,如研发部行政人员;2、将专门从事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计入,如专门服务于研发部门的IT人员、工程人员等。需注意的是:高企相对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科技人员口径宽松部分均强调了专门字眼。
高企对科技人员的定义中附加了科技人员的条件: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此附加条件中强调上述三类人员在企业的累计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即通常的半年概念)。此统计的概念为员工从入职到申报年度的12月31日的时间在183天以上,此附加条件的限制对成立时间短、科技人员流动频繁企业是不利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没有附加累计工作时间183天的条件,高企认定指引中附加此条件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稳定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问题探讨: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的累计工作时间统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未明确具体的统计方法,例如:一个兼职人员,每周只到企业两天,如何计算累计工作时间?临时聘用人员只是在临时需要时才聘用,如何计算累计工作时间?
二、职工总数
高企认定指引规定的企业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与科技人员的定义不同,指引明确了在职人员的统计方法,并在183天的适用上进行了区分,183天的概念不适用在职人员;而且在183天的概念应用于兼职、临时聘用人员时是全年必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科技人员强调累计工作时间,职工总数强调全年累计工作时间。
上述口径差异导致的科技人员比例计算公式分子分母的口径是不一致。
问题探讨: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高新认定指引强调临时聘用人员全年必须在企业累计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是否存在瑕疵?
三、统计方法
高新企业认定指引规定的统计方法为全年月平均:
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数计算。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四、人员人工费用的核算范围
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人员工人包括两个部分:1、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及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2、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企业科技人员须为上述根据科技人员口径确认的人员。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员比例如何计算?

6. 高新技术企业人数比例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占比      高新办法规定,企业申报当年研发人员数量,占到全部职工人数比例不能少于10%,且每个参与项目的人员需要累计实际工作时间满183天以上。      二、高新企业要求的科技人员类别      高新规定的科技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辅助人员。      1、研究人员指的是专门进行技术研究以及从事创新性活动的人员,这类人      员受过专业的体系教育,掌握着专门的研发知识,在公司中主要任职技术岗。      2、技术工人指的是具有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通过相关原理和操作办法参与技术研发工作的人员。      这类人员一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熟悉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在产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工艺和技能,能够独立使用工具、设备进行操作或生产加工。      3、辅助人员是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重复性劳动的熟练技工,包括在第三产业中进行简单劳动的一部分技术型人员。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员要求      1、企业研发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企业需要根据技术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确认技术、研究人员身份,核对是否应纳入最终统计范围,以及人员数量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占比要求。      2、在人员的配置以及归类划分上,应按照学历、职位还有任职时间等综合信息进行完美切合,还要保证每个人员都符合“在公司连续工作183天以上”这一条规定,必要时要提供这些人员的相关就业证明,如劳动合同还有出勤记录等。      3、对科技、研发人员进行资质界定时需要带上相关的表现记录。如提供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明细表、工资账单以及人力资源部存档的相关记录等。      记住技术研发人员一定要保存有个人所得税报送记录,因为在实际的申报过程中,审核人员可能会进入个税系统或通过会计凭证进行现场核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员要求。      4、项目按实际参与设置      如果项目的科研人员同时活跃于两个或多个项目,则应根据统计工作量对其进行评估。如果报告企业无法准确统计工作负荷,则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评估,并检查其评估的合理性。      5、统计高企认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时,要以每个会计年度进行统计。建议企业在每年的4、5月份起,就应该对公司内部的科技人员占比是否达标进行自查,及时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如果发现人员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占比要求,应及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壮大研发队伍。

7. 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

一、企业成立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企业申请认定高新,首先需要成立满一年以上,成立一年以上指的是企业从注册之日起到申报时候已经超过了365天!      二、科研人员占比超过10%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企业内部进行研发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创新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占到公司全体工作人员总数比例要超过10%。科技人员要求在职时间达183天。      三、研发费用要达到5%、4%、3%的比例      要申请高新,企业在保证在近三年内投入的研发数额,占到销售收入总金额的比例要符合如下要求(成立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进行计算):      1、近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0万(含)以下的,占比不可以低于5%;      2、处于5000万到2亿元(含)之间的,占比不可以低于4%;      3、达到2亿元以上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      四、境内研发费用要超过60%      要求企业在境内(指的是我国境内)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全部研发费用数额比例要超过60%。
      五、高新收入比例超过60%      依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申请高新的企业,近一年取得高新产品收入,占到同期总收入数额的比率要超过60%。      六、委外研发费用超过80%      如果企业有与外部机构或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研发活动,那产生的费用需要根据独立交易原则,按80%的比率计入到最终的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中。      七、认定前一年未发生安全等事故      企业申请高新前一年内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八、其他费用不得超过20%      研发活动过程中,企业产生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用,研发成果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等其他费用,不得超过研发总投入的20%。      九、提交近三年审计、财务报告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寻找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出具近三年研发费用专审报告,并上相关的费用说明;同时还要提交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以及近三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

8. 高新技术企业比例

一、企业成立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企业申请认定高新,首先需要成立满一年以上,成立一年以上指的是企业从注册之日起到申报时候已经超过了365天!      二、科研人员占比超过10%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企业内部进行研发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创新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占到公司全体工作人员总数比例要超过10%。科技人员要求在职时间达183天。      三、研发费用要达到5%、4%、3%的比例      要申请高新,企业在保证在近三年内投入的研发数额,占到销售收入总金额的比例要符合如下要求(成立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进行计算):      1、近一年内销售收入在5000万(含)以下的,占比不可以低于5%;      2、处于5000万到2亿元(含)之间的,占比不可以低于4%;      3、达到2亿元以上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      四、境内研发费用要超过60%      要求企业在境内(指的是我国境内)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全部研发费用数额比例要超过60%。
      五、高新收入比例超过60%      依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申请高新的企业,近一年取得高新产品收入,占到同期总收入数额的比率要超过60%。      六、委外研发费用超过80%      如果企业有与外部机构或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研发活动,那产生的费用需要根据独立交易原则,按80%的比率计入到最终的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中。      七、认定前一年未发生安全等事故      企业申请高新前一年内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八、其他费用不得超过20%      研发活动过程中,企业产生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用,研发成果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等其他费用,不得超过研发总投入的20%。      九、提交近三年审计、财务报告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寻找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出具近三年研发费用专审报告,并上相关的费用说明;同时还要提交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以及近三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