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经济体制是什么啊

2024-04-29

1. 印度的经济体制是什么啊

印度的经济体制属于市场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Market economic system),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整个资源配置过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印度的经济体制是什么啊

2.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的降幅也是非常明显,在1968年也达到了42%的比重,但是到了2018年已经降到了7.2%的水平,并且这个比重还在降低。
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有一个反弹,这是1978年开始的,当时这个比重是27.7%,因为当年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改革的就是农村,当年最大的政策变化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的推出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浪潮,农民的积极性也比调动起来,农村的粮食收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到1982年农业占GDP的比重反弹到了32.8%。
农村的这次改革成功后,改革的战场就从农村进入了城市,所以1984年也被称为是中国城市改革的元年,甚至被称为是中国企业的元年,比如联想就是当年成立的。万科的王石在这一年下海开始倒卖玉米赚取了第一桶金。张瑞敏在这一年被任命为青岛海尔做厂长。中国城镇化改革的开始,也意味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开始了。
印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13年后,也就是1991年也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政策,印度是“民主联邦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制度”,这点可能让很多人不解,民主制度不是应该搭配市场经济的吗?但是印度走的就是民主联邦的政治体制,但是经济体制一直是计划经济制度,也是学习的前苏联。
3、印度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在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印度的服务业首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占GDP36.8%的水平发展到2002年的44.76%,到了2018年提高到了49%。在27年的时间里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2013年被中国超越,这一年中国的服务于增加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越印度。到2018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已经占到了52.16%,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新动能已经成为了服务业。

这也说明内需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印度因为优先发展服务业,工业及其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所以导致内需不足,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而中国优先发展制造业和工业 ,造就 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的内需市场,在2019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尽管中国只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也只有美国GDP的67%,但是消费力却将超越美国。
优先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就是在前期解决了就业问题,为农业富余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出口,这样就个体而言积累了工资收入,积累了技术经验,对国家而言积累的税收,对企业而言积累了资金。从整个社会而言积累的就是资金、人才、技术、税收,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来料加工就会变成自己投资,然后再会变成自己研发,逐渐向产业链的上游扩张。会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些都为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有产业,就有了人口,就有了需求,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而这些需求逐渐的都是由自己生产解决,这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印度恰恰相反,因为制造业的薄弱,所以导致内需不足,其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印度要想在经济上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解决工业发展是瓶颈,解决制造业的问题,印度当下也正是这么做的。
4、制造业对印度的重要性在1995年印度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历史的高点——17.9%,此后一路下滑,在2004年后 虽有小幅上升,但是到了2010年继续下滑,到了2018年仅仅占到GDP比重的15%。

而同期中国的比重是29.4%,中国最高的时候是2006年当时的比重是32.45%,也是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最热的时候。“世界工厂”是“世界制造”和“世界智造”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中国不是第一个走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走的,但是中国却是走得最快的,也是走的最辉煌的。
从2006年之后中国开始进行产业升级,至今也过去13年了,中国已经扭转了世界工厂的印象,已经去掉了“山寨”的标签,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华为手机也可以走向世界和苹果三星一较长短。中国的品牌走出去不再是价格低廉、品质低下的代名词,而是有着品质的基础。
印度至今仍未在制造业有什么建树,尽管莫迪上任以来,喊出了制造业的口号,但是从数据来看,印度的制造业仍然困难重重,效果并不明显。印度在制造业上拉下的功课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弥补,当然这也恰恰是印度的潜力所在,如果能够解决制造业发展的障碍制度,那么印度未来的发展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制造业是一个人口大国打造中产阶层的必经之路,没有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需市场。
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18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4万亿美元,比整个欧盟还要多,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体量,从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以后,一直领先于世界,再过两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恐怕得是美国和整个欧盟的总和还要多。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3. 印度的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印度外汇存底充足,汇率稳定,未来官方也将全面解除外汇管制,由市场决定币值。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体工程师的祖国。印度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实行社会主义,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外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严格控管。不过,1991年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部分领域开放对私人以及外国投资的设限,至于相关的政治争论持续不断。 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印度的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印度拥有两大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车于2008年收购捷豹路虎,马亨德拉则于2010年收购双龙汽车。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电子产品,金银,机械,化工产品。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德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英国、瑞士、法国、伊朗、日本、中国香港等。 国际影响印度外贸总局于2012年3月5日宣布,禁止棉花出口。作为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印度的这个决定引起全球棉花交易市场当天出现大幅波动。 印度商务部希望财政部尽快采纳其建议提高橡胶进口关税,以帮助国内胶农应对橡胶价格下跌。橡胶价格已从230卢比/公斤下跌至约160卢比/公斤。两个月前,印度商务部向税务局建议:基于过去3年的平均价格,把对橡胶征收的特别进口关税由20卢比/公斤提高到34卢比/公斤。但是并未提出对20%的进口关税作更改。进口商可以按两种方式交税:按橡胶价值付20%进口关税,或按20卢比/公斤付进口关税。2013年3月,约占印度橡胶产量90%的喀拉拉邦在内,来自印度南部各邦的胶农代表拜会了商务部负责人,指出如果不提高进口关税,来自邻国的廉价橡胶就会涌入印度市场,进一步拉低橡胶价格,并有可能导致国内危机。  印度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886年从英国引入的所得税制成为了印度税收制度的雏形。1947年独立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步自由化,印度开始对税制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步开征了遗产税(1953年)、赠与税和财富税(1958年)和超额利润税(1964年),并在1986年实施了有限度增值税。1991年,印度政府对税制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体制。印度的税制相对简单,包括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富税、农业税、利息税、赠与税、消费税、销售税、有限度增值税、关税等10个税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2009年8月,东盟与印度在曼谷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协议规定,从2013~2016年,东盟成员国和印度之间将实现对80%以上的交易产品取消进口关税。

印度的经济

4. 印度2016到2017财年财政收入有多少

印度2016-2017财年GDP料增长7。1%
印度统计和计划执行部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预计截至3月底的2016-2017财政年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7。1%,位居全球经济体前列。
?
报告指出,预计印度本财年矿业产出将下降1。
??8%,制造业产出将增长7。4%,服务业产出将增长6%,增幅较上财年均有所下降。但农业产出预计将增长4。1%,超过上财年的1。2%。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印度本财年GDP增长符合这一预期,其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过其本财年经济增长可能低于政府的预期,因为这一预测主要是基于印度政府下达“废钞令”之前收集的数据。
??去年11月8日,印度政府下令废除面额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相当于印度流通中的所有货币的86%。此举造成严重的现金短缺,影响到从工厂到农业供应链的支付,并扰乱了经济活动。在此之后,部分经济学家下调了对印度本财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废钞令”之前的7。
??5%左右下调至6。5%—7%。

5. 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

2007年,受卢比升值和物价上涨影响,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9.1%、9.3%、8.9%和8.4%;预计2007-08年度(2007.4.1-2008.3.31)经济增长8.9%,增幅比上年度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印度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投资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2007年4-12月,消费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增长8.4%。投资保持快速增长,4-12月,投资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0.2%。  2、第三产业快速增长。2007年印度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长都超过10%,2、3和4季度,贸易、酒店及通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1.4%和11.3%,金融、房地产及公交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0.7%和11.6%。  3、工业生产增长放缓。2007年4-1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制造业回落较多,分别回落2.6和6.1个百分点。木材和木质家具、基本金属、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生产增速依然较高。  4、物价涨幅高位回落。2007年印度物价呈高位回落势头,四个季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4%、5.3%、4.1%和3.4%,其中3月份上涨6.6%, 10月份上涨3.1%,分别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和最低水平。目前价格涨幅有所抬头,11、12和今年1月份同比分别上涨3.3%、3.8%和3.9%。  二、2008年经济发展展望  当前,对2008年印度经济发展趋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国外媒体认为印度经济不会与美国经济“脱钩”,也会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冲击。经合组织、瑞士银行最近都表示,2008年印度经济增长将回落。美国花旗集团在《2008年亚洲经济展望》中指出,印度具有10%以上的经济增长潜力,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对经济增长形成了长期障碍,如果全球经济恶化,短期内印度经济将面临风险。二是印度国内经济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印度没有影响,经济仍能保持9%的快速增长。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说,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变数的时候,印度政府会适时迅速的调整经济政策,维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政府有信心让经济增长接近9%。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摩泰克表示,2008-09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9%,并可持续5年。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因为国内和国际都看好印度经济前景,预期2008年印度股市将继续上扬。印度财经类媒体也普遍认为,2007年虽然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仍然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2008-09年经济发展目标,印度政府确定了发展农业和制造业、鼓励引进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1)加大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最新公布的新财政年度总预算案承诺,免除农民积欠国有金融机构的约5000亿卢比(约合128亿美元)债务,政府还将提供1000亿卢比(约合26亿美元)的特别资金帮助农民偿还抵押贷款,两项优惠措施将使400万农民受益。另外还提出了30余项优惠措施,包括兴建水电及灌溉渠道、补贴肥料及种子采购费用、增建农村医疗与教育设施等。(2)大力消除引进外资的障碍,引导外资流向能创造更多就业的领域。最近政府公布了调整后的外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技术薄弱的行业,如允许100%外资进入钛矿开采和飞机维护企业,将货运和特许空运航线的外资限额从49%提高到74%(民用航空外资比例仍保持在49%),政府所属石油、天然气精炼企业的外资比例从26%提高到49%,允许金融部分领域的外资占49%。但对沃尔玛、家乐福等外国零售巨头进入印度的政策仍未放宽。另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能源建设以及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制造业,争取成为制造业大国,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当前,印度经济要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外资监管  近几年,外资进入印度的速度很快,2006-07财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160亿美元,2007-08财年有望达到260亿美元。2008-09财年,政府希望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印度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仅排在中国之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投机资金流入。  外资的进入使印度的一些实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汽车行业成为世界第五大商用汽车生产国,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2007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印度的汽车产量比上年提高68%,2008年计划在印度建设第二家厂,预计2010年销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2007年奔驰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比上年增长22%,戴姆勒公司决定投入6700万美元在印度建厂,每年生产5000辆奔驰汽车。除此之外,福特公司计划投资5亿美元,菲亚特,铃木等厂家也有投资意向。  不断涌入的外资也给印度带来很多问题,如卢比升值,股市风险。2007年印度股市异常火爆,股指屡创新高。3月5日印度孟买敏感30指数收盘12415.04,为全年最低,12月12日达到年内最高点20375.87,上涨64.1%。5月29日市值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继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股市发生了4次大的波动,分别是7月25日-8月23日累计下跌10.2%,10月17-22日下跌7.5%,11月1-22日下跌6.6%,12月13-19日下跌6.3%。在股市大涨的同时,汇率也大幅上升,10月11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达到39.27:1,创下199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与年初相比卢比累计升值超过12%。为稳定股市,政府欲采取措施抑制热钱流入,却引发股市更剧烈的振荡。10月17日,因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禁止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参与凭证类的衍生产品建议后,敏感30指数一度暴跌9.2%,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外资撤离约17亿美元,股市交易被迫暂停一小时。当天卢比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两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至39.96:1,印度财长不得不紧急出面安抚市场情绪。尽管政策未能出台,但最近印度仍然表示,要稳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和金融风险。  (二)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不少经济学者认为印度央行可能会在今年1月29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下调利率,但央行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比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更大,因此继续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7.75%高位不变。  目前通胀上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由于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品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虽然政府对燃油等商品进行价格补贴(2006年6月以来,零售燃料价格没有出现增长)对抑制通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截至1月26日当周,批发价格指数上涨4.11%。而受财政压力影响,政府今后有可能减少燃油补贴,2008年物价涨幅有可能扩大。  (三)高利率  高利率是印度经济加快增长的不利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遏制通胀,印度央行从2004年10月开始连续9次加息,使贷款利率处于高水平,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印度第二大摩托车公司销售量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今年1月份下降16%;消费者购买汽车和洗衣机的数量减少,一些人推迟了房屋购买计划。贷款增长放缓的现象已经出现,在截至今年1月的12个月中,印度的贷款额增长22.6%,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今年初印度财长呼吁印度央行减息,改变贷款和投资增长放缓的局面,2月11日印度国有银行降低优惠贷款利率25个基点至12.5%,房屋发展金融公司、印度抵押贷款公司等多家银行也下调了贷款利率,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扩大。

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