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贴现率

2024-05-14

1. 银行贴现率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保管各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也贷款给这些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就叫做贴现率。比如一个人手中有一张1万元钱的国债,还没有到期,但是他现在急需要一笔钱,于是他把这张国债拿到银行去换成现金。这时,银行不会把他买的债券的利息如数给他,银行要收一些手续费。当商业银行收了这张票之后,如果它不需要钱,它就可以放在手里,等到期时卖出债券,赚取债息。如果,商业银行也急需要现金,它要把这张债券送到中央银行去贴现贷款,中央银行收下这张票据后,用中央银行规定的贴现率放款给该商业银行
,这个贴现率在中国叫再贷款利率。 
  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是趋紧的,它的贴现率就高,商业银行去央行贷款付出的代价就大,这说明央行不愿意把钱放出来。相反,如果央行给商业银行一个比较低的贴现率,商业银行缺钱时,就愿意找中央银行去借款、去贴现,说明中央银行这时愿意把钱放出来。所以,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闸门。而且严格说起来,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唯一直接规定的利率。 
  央行提高贴现率,商业银行贷款困难了,企业贷款困难了,经济运转速度要减慢,经济规模要缩小,它也是一个比较强硬的手段,所以央行也不能经常调整贴现率。

银行贴现率

2. 银行贴现率的银行和贴现率

容易获得资金并不意味着银行业能轻松获取利润。即便如此,美联储(Fed)上周决定提高贷款给银行的贴现率,还是被誉为终结银行盈利能力的开始。实际上,此举带有某种技术性质——目前通过主要的贴现工具借出的款项约为140亿美元,远低于危机时期逾1100亿美元的峰值。对定期拍卖安排的使用也在减少。一段时间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削减此类安排,并将在3月份最终取消 。  的确,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使得收益率曲线保持陡峭。鉴于美国各银行的平均净利差处于4年高位,一些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去年受益匪浅,因为更廉价的资金帮助平衡了坏账拨备与信贷成本之间持续高企的比率。  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机构风险分析》(Institutional Risk Analytics)指出,银行贷款账户的收益率已经在不断下降。这使得长期利率保持低位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因为资产重新定价、赎回和冲销缩减了贷款余额的规模。  相比之下,利率上升应该会让银行更容易以有利可图的方式配置资金。利率大幅上升加大了某些银行因利率风险而倒闭的可能性。但瑞信(Credit Suisse)辩称,银行一直在将贷款转换为可变定价,这意味着利率的上升会带来更多利润的上升。  存放在美联储的1.1万亿美元银行超额准备金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银行借出这些准备金,就正好在错误的时间提振了经济。这解释了美联储为何会重新强调准备金的利息支付(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工具)。然而,这对于美联储来说是一个难题。银行应该欢迎收紧货币政策,即便那些向它们借款的人并不乐意。

3. 银行贴现率怎么算

贴现率,简单的说,就是将来的钱,折算到现值,少掉或多出的那部分的钱与将来的钱的比值
比如,现在你有95万,1年后这些钱会因为银行利息,或者是人民币升值而变为100万,多出的5万比上1年后的100万得到5%,所以贴现率就是5%
或者是可以这样理解,1年后你可以得到100万,贴现率为5%,所以相当于这笔钱现在的价值为95万
其实,贴现率的计算是为了服务计算现值来计算的
比如,现在有人欠你10万元,但是要一年后才给你,根据当今市场的贴现率假设是5%,那相当于是现值的9万5千元,你可以考虑是不是要提高他欠钱的利息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或者是,你用50万投资一个项目,20年后有100万的收入,但是这100万贴现到今天的价值只有10多万,也就是说……你50万的钱存入银行,20年后产生的利息本金加起来都比100万要多,这样一来,这个投资就不划算,你就可以考虑不投资这个项目了
我是做银行理财的,每月保本收益5%,望采纳

银行贴现率怎么算

4. 各大银行贴现率是多少

现在各家银行没有明确的对外报价,确定最终的贴现率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譬如票面金额、贴现天数,开票银行、客户情况、银行资金充裕情况等。但最低贴现率不得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再贴现利率即3.24%(听说现在有一些银行已经有低于这个价格的报价)执行。
举利来说:一张100万的银承和一张1000万的银承的贴现率就肯定不一样,因为银行的工作量是相同的,但收益肯定不同,因此100万的银承的贴现率在道理上一定要高于1000万的银承贴现率。
另外就是银行资金充裕情况,资金充裕一般贴现率就会低,资金较为紧张银行把资金都投向收益更高的贷款去了。记得2005年初,银行资金全面紧张,当时的贴现率都涨到了4%。

5. 银行贴现率是多少

目前来说,国内各家银行并没有明确的对外报价,确定最终的贴现率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譬如票面金额、贴现天数,开票银行、客户情况、银行资金充裕情况等。但最低贴现率不得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再贴现利率执行。
一、银行贴现率的计算方法:
贴现率=[[贴现利息]]/票据面额×100%
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
持票人在贴付利息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取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的所有权则归银行。票据到期时,银行凭票向出票人兑取现款,如遭拒付,可向背书人索取票款。票据贴现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
二、银行贴现率的定义:
贴现率
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又称官定利率,它指的是国家中央银行向民间银行贷款的利率。它是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降低贴现率可以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便利条件,最终促进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

银行贴现率是多少

6. 什么是贴现率?

问题1:什么是贴现率?
 
 
 
 问题2:是什么意思?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关时所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调高或降低往往间接影响银行对客户所收取的利率,同时也常引起债券及股票市场强烈的反应。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局,在香港则是金融管理局。
 
 
 
 贴现率 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又称官定利率,它指的是国家中央银行向民间银行贷款的利率。它是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降低贴现率可以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便利条件,最终促进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
 
 
 
 银行根据市场利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一个贴现率,计算出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
 
 
 
 持票人在贴付利息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取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的所有权则归银行。票据到期时,银行凭票向出票人兑取现款,如遭拒付,可向背书人索取票款。票据贴现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崐169万元)。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7. 银行贴现率的介绍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关时所收取的利率。贴现率的调高或降低往往间接影响银行对客户所收取的利率,同时也常引起债券及股票市场强烈的反应。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局,在香港则是金融管理局。

银行贴现率的介绍

8. 什么是贴现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