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大地震带来了什么?

2024-04-29

1. 智利大地震带来了什么?

1939年1月24日,智利沿海长达450英里的地区内发生了持续3分钟的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是康普西翁、奇廉、科伊维克、科罗内尔和安戈尔诸城。这次地震使50000人丧生,60000人受伤。7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数百万美元。这次地震的伤亡人数比近代南美洲任何一次灾难中的伤亡人数都多。尽管智利盛产谷物,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但她狭长的国土却是地球上受地震骚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平均每年记录到的9000次地震中,有21%发生在智利。智利人民世世代代以来已经习惯时刻可能发生可怕的震颤,但对于1939年1月24日晚发生的这次大地震谁也没有料到。在康塞普西翁、科伊维克和奇廉这样一些古老的城市中,狭窄曲折的街道上居民住宅毗邻相连,地震给这些城市带来的破坏性最大。奇廉市144座大厦中仅有3座在地震中幸存下来。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约250英里的英雄城中的全部纪念碑,包括智利“国父”伯纳多·奥希金斯受人崇敬的诞生圣地都被毁灭。地震发生时,有300多人正在奇廉国家剧院看电影。他们几乎来不及抬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剧院墙壁和天花板就塌了下来,观众全部被砸死。美国驻智利大使诺曼·阿穆尔听到地震消息后从圣地亚哥飞往奇廉,他前往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那家剧院。他后来回忆说:“我走在剧院的废墟上。由于墙壁和屋顶顷刻间塌下来,大多数观众当场被砸死。但地震后,几小时,甚至几天中,惨叫声和呻吟声从瓦砾堆下传来。就在我到那里的前一天,从碎石中挖出一个男人,他仍然活着,但已经疯了。”阿穆尔在城中巡视,对眼前令人难以置信的劫难感到震惊。该城50000居民中一半遇难。幸存者们拖着沉重的脚步,茫然地在废墟上寻找自己的亲属。一个男人走到阿穆尔跟前说:“先生!当你脚下的大地塌陷下去后,你能去哪儿?我周围的世界好像完全崩溃了。但最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家,或者说是我家的地方,但一切已荡然无存,只剩下砖、墙灰,和那下面我的妻子和3个孩子。我只找到了两个孩子(他们已被砸死)。”然后,他面色凄然地指着那堆碎砖乱瓦说:“另外两个还在底下。”在康塞普西翁和其他几座城市发生的地震同样是一场劫难。阿穆尔注意到,50000名死难者中有70%是儿童。地震发生时,他们正在睡梦之中,剧烈的震动使房屋四壁向内倒塌,砸在他们的床上。奇廉惨剧发生后,在人们中间开始流传着一个青年英雄的故事。那是一个在电厂值夜班、不满20岁的小伙子。地震发生后不久,他看见十几根电线落在地上,迸着火花。他明白,这些通电的电线会使街上那些粗心大意的行人触电身亡。于是他立即跑进电站,不顾房屋已摇摇欲坠,关闭了总电闸。突然,整幢建筑塌下来,将他砸死。康塞普西翁市70%的建筑毁于这次地震。几百座矿井塌陷,将矿工埋在里面。15座大教堂被夷为平地。智利南方工业区和农业区中有6个省被彻底破坏。受灾地区与外界的通讯联系中断了几天。但当外界得知有关这次大灾难的消息后,各种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智利。巴西、秘鲁、阿根廷、英国和美国运来食物和医药等物品。他们还运来血清等医药品,控制伤寒、破伤风和坏疽病蔓延。智利人民经过几年时间才从这次地震灾难中恢复过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大地震毁掉了智利整整一代人。智利位于纵贯南美洲中南的西侧,濒临太平洋岸边,它是世界上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智利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造成它灾害频繁的重要因素,因为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蔽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所以每年频频发生的地震给智利人民带来了巨大物质和精神损失。同时,由于地震发生频率太高,也导致了智利人民对这些可怕震动的习以为常,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对地震灾害的麻痹心态。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或地区,加强其国民的防灾、防震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不可能凭借人为手段把它从地球上抹掉。因此更重要的是对地震灾害的防范,特别是城市地震灾害要警钟长鸣,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灾害的历史表明,对于一切灾害的来临,必须在思想、物质上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所受损失降低到最低,因为减灾就是增产,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负向增值。这也是智利人民应该引以为戒的。

智利大地震带来了什么?

2. 智利地区为什么多地震?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内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振动.   
〔2〕其它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也可以间接诱发地震.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风,洋流,河流等地表过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阳所驱动的。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

3. 地震给智利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1939年1月24日发生的大地震给智利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午夜时分,古城奇廉还沉浸在一片喧闹的夜生活之中,奇廉国立戏院内300多个座位全部满员,人们正在观看一部新公映的电影。然而,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夜里11点35分,戏院的天棚和四壁在地壳的颤动中突然向他们砸来,所有的人甚至来不及叫一声便被掩埋在瓦砾中。
奇廉,这个有5万人口的城镇损失最为惨重,由于街道狭窄弯曲,加之房屋低小零乱,使得发震后全城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几乎无路可走,给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大约有1万人死亡,两万人受伤。
在距首都圣地亚哥400千米的省城康塞普西翁,情况也同样严重,有75%的建筑被毁,地震将上万名矿工封在井下;15座天主教堂被夷为平地,死伤近5万人。
地震过后,震区的气候极不正常,不但温度很高,而且烈日当空,灼热的阳光照在无数的尸体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人们心里明白,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瘟疫很快会夺走幸存者的生命。由于地震将铁路、公路交通全部破坏,大批救援人员被阻滞在城外,政府电令奇廉和康塞普西翁两市居民想尽一切办法迅速撤离灾区。留在市区的少量士兵和救护人员因无水和没有饮食,也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据《纽约时报》报道:“可怜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在酷热的太阳下一刻不停地掩埋尸体,救护伤员,从建筑废墟中营救幸存者,可他们连足够的水也喝不到。”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自然它那强大的威力戏弄着渺小的人类。烈日之后紧接着是一场强大的暴风雨。肆虐的狂风卷走了临时搭起的帐篷,冰凉的暴雨抽打在人们身上,灾民们再一次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境地。漆黑的夜色里,人们在刺骨的寒风中缩蜷着身体,有人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次大地震使智利中部富庶的产粮区受到极大损失,工业也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多年后人们才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地震给智利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4. 智利在哪个地震带

读图可知,①智利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
  ②智利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智利位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中的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上;这次地震的发生,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位于智利东边的巴西由于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却很少有地震发生.
  故答案为:
  (1)南;
  (2)环太平洋沿岸;美洲;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5. 智利地震的地震原因

全世界平均每年记录到的9000次地震中,有21%发生在智利。智利所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等,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多火山,是地震多发国,地震活动平时比其它国家多。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造成重大伤亡的大地震。智利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接处,两块板块的挤压形成火山,以及其不断地移动摩擦形成地震。

智利地震的地震原因

6. 智利大地震的爆发有哪些危害?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巨震级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7. 智利发生地震特点

2010年3月17日,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一栋正在发售的办公楼因为“强柱弱梁”的设计而屹然不倒——虽然部分楼层楼板已经坍塌。

  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3时,一场8.8级特大地震突袭智利,地震强度之大震惊世界。有专家称,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

  浩劫过后,智利与海地却交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灾害报告。海地政府估计,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实际死亡人数难以准确估计。

  3月16日,智利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数仅为507人(包括众多震后海啸中的丧生者)。这是一场世纪浩劫,也是个抗震奇迹。

  智利是如何有效防范超级巨震的?智利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有何借鉴意义?前往智利采访的本报记者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启示1防震的建筑设计

  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一:建筑精巧的抗震设计和严格的工序监督

  3月10日,广州日报记者乘车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前往市区。一路上交通顺畅,车流时速超过100公里。放眼望去,高速公路两旁看不到一栋倒塌的建筑。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刚刚经历了大地震劫难的城市。

  尽管里氏8.8级大地震发生在距离圣地亚哥325公里之外,但圣地亚哥市感受到的地震强度也达到了8.2级。

  地震发生在凌晨,圣地亚哥仍在睡梦中。大地震突袭时,不少人前一秒钟还躺在床上,后一秒钟就掉到了地上。极为罕见的是,这种极其强烈的晃动竟然持续了约两分半钟。

  法律规定

  所有建筑按抗9级地震设计

  大地震后,李国伟连忙赶回家查看房屋的受损情况。李国伟是祖籍广州的智利华侨,2009年,他在圣地亚哥市西南边的卡雷拉探戈小镇自建了一栋别墅。

  打开家门后的一幕,让李国伟觉得不可思议,经历了8.8级特大地震和一系列强烈余震后,屋里摆放的陶瓷器具竟然完好无损,整栋房子没有出现一条裂缝。

  实际上,巨震之后圣地亚哥99%的房屋都成功地躲过一劫。圣地亚哥市有不少房屋开裂,但仅有20多栋房屋严重受损,600万圣地亚哥人有惊无险。

  与李国伟的房屋一样,智利所有新房建设都有严格的建造程序和监督流程。一栋新房的建造过程,蕴藏着智利众多建筑成功抵抗大地震的秘密。

  按照智利当地法律的规定,所有建筑在开建之前,都必须由专业机构进行设计。2009年年初,李国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张房屋平面图,然后交给圣地亚哥市一家设计师事务所设计。“不需要自己操心地震的问题,设计师会考虑的。”

  李国伟说,自1985年地震后,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筑都按照抗击9级地震的标准来设计。1985年,圣地亚哥发生8级特大地震,只造成170多人死亡。

  独具匠心:特意将楼板“断”成两块

  一个月之后,新房设计完成了。简简单单的一栋私人住宅,设计师事务所拿出了几十张工程图纸,涵盖房屋结构、水电、煤气等各方面。

  为了拿到这些设计图纸,李国伟共支付了2万美元的设计费——设计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李国伟的别墅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随后,设计图纸被送到圣地亚哥市政府公共工程部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建房许可证。报建后,政府公共工程部按造价的1%收取费用。

  李国伟的别墅里有一个面山的庭院。坐在院子里的李国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房子独特的防震设计:“混凝土楼板被特意设计成两块,中间用橡胶或是泡沫分隔开。当地震来临时,可以缓冲巨大的冲力,可以保证楼板不会因为扭曲而断裂。此外,房屋的梁柱里还加入了许多钢筋等加固材料。”

  巧妙的防震设计是智利众多新建筑的共同特点之一。在地震中,圣地亚哥机场候机楼连接高速公路的一座桥梁一端塌陷,引发了外界的普遍质疑。对此,设计师的回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原来,设计师是“故意这么设计的”。设计师的考虑是,如果连接桥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大地震来临时,强大的张力会拉垮与之相连的候机楼或是高速公路。只有一端固定,大地震来时,没有固定的一端受力后会自然塌下来,既保护了候机楼,又保护了公路。

  记者在智利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康塞普西翁市区看到,一栋头部出现30度倾斜的高层建筑,有数层楼的楼板都塌了,但大楼的柱并未断裂。框架结构的建筑,虽然楼板塌陷,但只要大楼的柱不出问题,就不至于造成整栋楼倒塌。

  由于经常遭受大地震的袭击,深知大地震的破坏力无法抵抗,所以智利防震设计的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

  圣地亚哥的一位建筑设计师说,目前智利广泛采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这一设计理念是为了特大地震发生时,通过梁的断裂来缓冲地震能量——但是柱不会断,尽可能保证楼房不会整体倒塌,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伤亡。

  此外,不要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经验之一。除了首都圣地亚哥有一些散落在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外,老城区大多都是低层建筑。在康塞普西翁和塔瓦罗这样的中小型城市,大多都是一层或二层楼的建筑。

  严格监管:结构工程师、力学计算师……

  在圣地亚哥所有新房的建造过程中,严格的监督贯穿始终。

  当着记者的面,李国伟扳着手指数了起来:“一次、二次、三次……”在他建房的过程中,设计师事务所的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曾先后7次查看工地。

  第一次是在房屋动工前。施工人员在地基和周边区域各挖了几个1米多深的坑,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现场查看土质后,决定新房地基应该挖多深。

  第二次是在选材时。所用水泥和低碳钢的型号以及钢板的厚度等,都要严格遵守设计标准。

  倒地基时,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又来了,查看所用钢筋的粗度和分布的密度。

  每一次浇铸混凝土前,监督人员都会拿走几小箱样品,送到智利大学去检测,查看混凝土的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智利政府规定,每栋房屋建设时混凝土样品都要送检。

  在快完工时,设计人员又亲临工地展开全面查看,还仔细检查了楼顶金属架构的焊接是否牢固——

  一系列的监督流程十分繁琐,而且耗时很长,但产生的效果也相当明显。

  李国伟建房足足花了一年时间。在这期间,李国伟经常到工地,看着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在现场不讲任何情面的监督,他“反而感觉很满意”。

  “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请另外一个设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来监督这个设计师事务所的设计师,但我没有这样做。”

  经济实用:精细设计、严格监督≠高房价

  圣地亚哥市政府公共工程部除了负责审核图纸外,也负责验收。验收程序并不复杂,政府官员主要查看房屋是否按照设计图纸建造,查看建筑结构、外形及各种尺寸有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数据。

  如此精细的防震设计,加上如此严格的流程监督,新房建成后的经济性如何,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李国伟的别墅造价并不算太高。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别墅总共花费102万美元,其中买地花费12万美元,建房花费90万美元。

  几个月前,广东顺德的一个老板到圣地亚哥考察,看到李国伟的新房后赞叹不已:“同样的房子,在顺德至少要价1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智利的房价呈温和上涨的态势,但涨幅远低于中国的大城市。目前,圣地亚哥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房价,每平方米约为8000元人民币。

  智利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购房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低收入者购买总价4万美元以下的住房,补贴4000美元;购买总价4万美元以上、8万美元以下的住房,补贴8000美元;而购买8万美元以上的住房,则没有任何补贴。

  与此同时,智利政府禁止没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在当地买房,这相当于把国际炒家的企图扼杀在了萌芽中。

  启示2:强有力的事后监督

  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二:强有力的事后监督确保了一整套制度的实施到位

  河岸大厦倒塌已过去了11天,智利国家电视台的女记者莫尼卡也在楼前驻扎了11天,一辆新闻直播车就停在莫尼卡身边,只要有一丝新进展,她就会立即进行现场直播,告诉所有智利人。

  河岸大厦:唯一的反面典型

  大地震过后,河岸大厦成为了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中心唯一一栋倒塌的高层建筑,是不折不扣的“楼倒倒”。50米高的建筑卧倒在地的照片传遍了全世界,成为智利大地震的另类标志。

  康塞普西翁市的高层建筑总共不到1000栋,特大地震造成其中的57栋受损,7栋受损严重的高层建筑需要推倒或重建,其余50栋受损建筑仍有待评估。

  记者看到,倒下的河岸大厦大部分框架依然完整,柱已折断,钢筋裸露在外。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大厦的头部首先折断,向一边歪了45度。就在这期间,52人从大厦里逃了出来。随后,大厦的底部也被“扯”断,整栋大楼倒塌。27名住户随后被营救了出来,8人不幸丧生。

  倒楼之后:死者家属已启动诉讼程序

  与河岸大厦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邻不到50米的另一栋高层住宅楼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只是发生了20度的倾斜。相形见绌,倒塌的河岸大厦在智利国内引发了另一场“地震”。

  关于河岸大厦的报道连续多天占据着当地媒体最重要的版面。随着媒体刨根问底式的持续报道,全体智利人都盯上了这栋“完全不应该倒下的房子”。

  地震后,智利政府专门聘请了美国的调查人员对建筑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展开调查。

  大厦的建筑商名叫索库尔公司,大厦倒塌后,该公司对外声称,建造这栋建筑符合所有的法律规定。

  智利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玛塔说,目前河岸大厦的死者家属已启动诉讼程序,分别起诉建筑施工方和开发商。一旦法官确认大厦确实存在质量问题,被告可能会被判刑及面临巨额罚款。

  智利当地一家华文报刊的总编辑包容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后追究机制和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才能保证一整套规定实施到位而不沦为纸上空谈。

  启示3:骨子里的“防震基因”

  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普及的防震知识

  相比于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尽管震级更高,但所幸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市以南325公里处,距离康塞普西翁市100公里,震源深度大约35公里。而海地地震的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仅有15公里,震源深度约13公里。

  地理条件:地广人稀 震中远离大城市

  智利特大地震造成伤亡人数少,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智利南北长4350公里,东西最宽处仅362公里,最窄处只有96公里,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全国人口1600万,地广人稀。

  首都圣地亚哥是智利最大的城市,拥有600万人口,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仅有50万人口。记者在智利的国土上行进了2000多公里,途经大片无人地带,有时在高速公路急行1小时,路边看不到一户人家。

  这样极其分散的人口分布,是智利大地震伤亡较少的客观因素之一。

  习以为常 :防震意识深入骨髓

  智利人普遍拥有防震意识,也是伤亡较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全球有记载的超级地震大多发生在智利。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了惊人的里氏9.5级。地震引发了3次大海啸,共造成5700人死亡;1985年,智利又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今年再次发生8.8级地震。

  据记载,智利是全世界地震最频发的国家,全球四分之一的地震能量是从狭长的智利释放出来的。“每个智利人都知道,每隔2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特大地震。”生活在智利的华人包先生说。

  记者在与圣地亚哥人交谈时得知,平时4级左右的地震“经常发生”,是“家常便饭”。在他们的眼里,“这些(4级左右的地震)都不算是地震”。

  由于地震频发,每一名智利人都有着天然的“防地震基因”。此次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最严重的港口城市塔卡瓦罗就上演了奇迹:地震后引发了海啸,但塔卡瓦罗海边的一个700人的渔村无一人伤亡,渔民们的防震意识深入骨髓。

  发生大地震后,49岁的塔卡瓦罗渔民佩德罗什么也没带,叫上自己的孩子就往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跑。根据以往的经验,佩德罗知道在如此大的地震爆发后,海啸会接踵而至。在海啸来临前的一刻,渔民们相互通知,全都跑到了山上。

  大地震后,由于智利海军监控信号的人员不懂英语,错过了美国方面通报的海啸预警信号,致使智利政府震后一度取消了海啸预警。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渔民全部成功逃生。

  这让塔卡瓦罗市长热奴珞感到庆幸:“这主要是居民们的防范意识好。对他们来说,地震并不是新鲜事。”

  心态平和:社会秩序迅速恢复

  在经历了一场特大地震后,智利人平和的心态,使得灾区的社会秩序迅速恢复了正常。

  在受灾最严重的康塞普西翁市,记者看到,震后人们心态平和,马路上看不到惊慌失措的面孔。一些市民还拿着相机来到倒塌的废墟前拍照。在倒塌的废墟对面,一对情侣在若无其事地热吻。

  记者所住的酒店内,人们在开裂的墙壁旁安心地上网。凌晨时分,不时有余震发生,床不停地晃动,但没有一名住客跑出房外躲避。

  地震后10天,前往复活节岛的游客又多了起来,智利人乐天的性格在一位游客的口中得到了印证:“地震这样的事情谁都可能遇到,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智利发生地震特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