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称为国姓爷!即有多少人被赐姓?

2024-04-27

1.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称为国姓爷!即有多少人被赐姓?

一)皇帝·万岁

人皆有姓名。姓氏,从祖上传承而来,除非特别例外,一般是不改易的;名(包括等于别名的字、号等)则由长辈或自己取,也有死后由他人议定赠送的,例如谥号。

大凡有点墨水的,取名讲究选个好字眼,似乎古今皆然。恨不得用尽天下好字眼的,自然是政治权力垄断者皇帝。“皇帝”作为最高的专称,其本身就是嬴政精心选择的好字眼。《谥法》云:敬民则法曰皇,德蒙天地曰帝。显见,这是仅次于“神”的两个最高级褒奖词。嬴政自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子子孙孙永远独霸天下。皇帝梦做得太美也太贪,无奈却被二世而亡的严酷现实将其击为齑粉。

皇帝俗称“万岁”,当然也是好字眼。不过,代谢有规律,百岁已难期,加之皇帝们沉溺声色,纵欲过度,透支生命,能挣扎活到中年就很不易了,寿至耄耋者绝对稀有,屈指可数,仅萧衍、武则天、赵构、爱新觉罗·弘历等几人而已。为了谋求长寿,万岁万万岁,皇帝们前仆后继地表演着求仙问药、上当受骗的闹剧和铅汞中毒的悲剧。只此一端,亦足见天子并不圣明。

(二)国姓与政治奖惩

姓氏原本无所谓好与坏,譬如张、王、李、赵,似乎就很难区分彼此的高下。然而,原本平平常常的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便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矣。能和皇帝同姓即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就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王莽做了皇帝,内心总觉底气不足。他急需抬出一个阔祖宗以压倒刘氏,乃自谓黄帝、虞舜之后,以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既是黄帝虞舜之苗裔,王氏为国姓就显得堂堂正正,丝毫也不逊于刘姓了。

刘备来自社会底层,靠编席贩履糊口,凭他这身份参与逐鹿中原,实在没有什么资本。但是,因为他姓刘,三百年前与皇帝是一家,便可“先姓夺人”,赢得政治筹码:天下是俺老刘家的,是俺祖爷爷的祖爷爷高皇帝刘邦三尺剑马上打拼得来的。现如今要坐江山,也该我“汉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唯我才是正宗龙种,你姓曹的姓孙的,算什么玩艺?靠边去!

西晋末,匈奴人刘渊起兵,高举的也是汉朝国姓“刘”这面大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依高祖称汉王。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东晋末,草头王勃勃原是匈奴右贤王的后代,本姓铁物,自谓其祖从母姓为刘,非礼也。他认为氏族无常,乃改姓赫连氏,取徽赫与天连之义,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国姓,勃勃甚至连曾经的国姓“刘”也不放在眼中。

皇帝奖赏功臣,除了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封地赏钱以至赠送美女外,还有一种荣誉性奖品:赐国姓。恩赐你国姓,与皇帝成为“一家”,那是最高看得起你,政治上信任你,堪称高规格、很庄重的政治大奖。

娄敬建议刘邦都关中,为刘邦所纳,刘邦便赐娄敬姓刘。待王莽称帝,王姓成了香饽饽,而刘姓已然残汤剩羹矣,王莽拿了国姓王赏赐刘氏有功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被赐姓曰王。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北齐文宣帝高洋尽诛诸元,定襄令元景安为保命,欲请改姓高氏,其从兄景皓曰:“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诛之,赐景安姓高氏。本来的国姓元,因为国家的衰亡非但不再高贵,反而变成了要命的罪名,聪明人元景安选择了弃旧图新——主动请求姓高,以此表示与新政权保持一致;其堂兄元景皓不愿改姓新的国姓,结果掉了脑袋。

唐开国功臣徐世勣被誉为“纯臣”,赐姓李,遂名李世勣,后避太宗世民讳,又改名李勣。和徐世勣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幽州总管罗艺、吴王杜伏威、石州总管刘季真、蔚州总管高开道、代州总管胡大恩、云州总管郭子和等。

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朝的鲤鱼可真是跃过龙门,好造化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武家。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武姓政治股票急遽飙升,前景诱人,盖过了昨日皇皇第一姓李氏,马屁精傅游艺立即投资“武股”,上书请改国号,赐皇帝姓武氏,傀儡皇帝睿宗李旦很识相,也顺应舆情主动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不能责怪李旦数典忘祖,实在是时势使然,不得不尔。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称为国姓爷!即有多少人被赐姓?

2. 古代中的国姓是什么,什么人才能赐予国姓?

古代的国姓是指当朝当权者的姓氏,在古代不光人分三六九等,连姓氏也都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在古代能被赐予国姓的都是有过重大贡献的,比如打了胜仗的,在战场上有突出表现的,下边详细的分析下。

一、国姓的地位是很高的
历朝历代执政者的姓氏都是很受追捧的,能和执政者一个姓氏的大多数都是大家族,因为当权者当政了,肯定会将自己的宗亲啥的都赋予官职,古代人都是很重视宗亲啥的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有族长还有长老啥的,在家族中地位都是很高的,能和当政者一个姓氏那说出去都是很骄傲的,平民百姓都是很羡慕的,当然平民百姓不仅不能姓国姓,连当政者的名字都是不能一样的,这个我们从雍正的时候可以看出来,雍正上位后,把他的兄弟们中的胤字都改成了允字,就是为了避开自己名字,所以当政者的不管是名还是姓都是不可侵犯的。

二、有大的功劳也可以改为国姓就是因为国姓了地位很高,所以如果平民百姓或者是哪个当官的被赐了国姓那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必须是对当朝有重大贡献的,这样的恩泽也是很少见的,我们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出来古代的封建思想是很严重的,三六九等都是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心里的,假如被赐了国姓那就是光宗耀祖多少年的事情,而在历史上能被赐予国姓的也是不多见,大多数都是在战场上有突出贡献的,比如一个人击退了多少敌军,救出了重要官员等等,或者是救了当政者,这些都有可能被赐予国姓,是有可能,而不是肯定被,因为多数只是被封赏了一下,比如升个官,赐个黄马甲什么的,所以在古代能被赐予国姓是很荣耀的一件事。

3. 赐姓背后有说法,古人被赐国姓之后,会有哪些不便?

古时候,皇帝生活的还是很任性的,特别是自我感觉极为良好。比如,对某一个臣子比较看重时,或者是加赏时,就会赐个姓给人家。但事实上,这样真不是很好,中国人讲究的是“后继有人”,你皇帝心血来潮给人家大臣加了个姓,那人家的祖先不是要孤苦无依了?所以,赐姓这种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完美。


赐姓来源于帝王时代,但它起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说到赐姓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来看一看赐姓的起源。到底是哪个皇帝这么“多才”,居然想起来用个姓就把大臣给打发了呢?
据资料记载,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自己姓氏的版权了,他们按自己生活的村落、部族又或者是君主的封地,来为自己的名子贯以姓氏,并且从此留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而西汉之前,也就是刘邦未称帝之前的朝代,人们似乎都只遵循着自己的姓氏生存。但刘邦上位之后,这个问题就变了。


据说当时刘邦的手下有个叫娄敬的人,其思谋远虑之处极深,在刘邦初称帝时,就找到刘邦,对其进行了长篇大论,让其建都关中。
可是,开始的时候刘邦对这个问题还犹疑不决,后来在与张良等人的商议下,明白了迁都关中的好处。于是果断迁都长安,并且说:最初主张建都在秦地的就是娄敬,娄既为刘呀。
就这样一句话,从此,娄敬被赐了国姓,成了刘敬。当然,刘邦还给了他一个奉春君的称号。但这就算开了赐国姓的先河了,所以,赐姓是起源于刘邦的手笔。
不过,《史记》中的记载与此传说有点不符,虽然起源于西汉,但据说是刘邦为了安抚当年项羽的族人,才特别将他一部的家人给赐了刘姓。
翻阅《通志》的人又会发现这样一个记载,说赐姓是起于战国时期的。当时赵国一名大臣为保护赵武惠王身亡,于是被赐了“肥”姓。
如此来看,赐姓就不是从西汉开始的,应该起源于战国时期。只不过《通志》记载的赐姓说相比于《史记》而言,其官方性质没那么郑重。


赐姓并不都是荣耀,赐的好皆大欢喜,赐不好,后患无穷
众所周知,赐姓其实并不只是一种奖赏,有时还会带上皇家对人惩罚的意味。这样一来,赐姓便被分成了两种形式,即奖励制与惩罚制。
通常情况下,对一个有功的臣子,赐以国姓也好,赐以封地姓氏也罢,这都是一种荣耀。受赐者通常会全家感恩戴德,更兼受到世人的羡慕与尊敬。
比如唐朝皇帝李世民,他对当初就给帮自己打江山的“弟兄”们赐过国姓:李。另外,郑成功也是被赐国姓的人,就是说他应该姓朱。只不过他的本名名气太大了,人们总是会忽略国姓的改变这一现实。但人们会称他为“国姓爷”,可见这荣耀是极高的。


不过,到了武则天上位的时候,她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用到了极致,这就包括赐姓。当初与她有过节的王皇后与萧妃,分别被赐了姓,一个姓蟒,一个姓枭。
当然,这姓是有说法的,蟒就是蟒蛇的意思,而枭则是类似猫头鹰的一种鸟,其名极恶,传说食母。由此可见,武帝给王皇后与萧妃的这两个姓可不是荣耀,而是赤裸裸地讽刺、咒骂了。
这样的事在武帝时没少发生,当年反对她登基的越王与琅琊王,后来就被赐了虺姓。而她的娘家人武维良、武怀运的后代则被赐为蝮姓。
这两个姓又是望字生意的,即有着巨毒的蛇。这种赐姓就被称为赐恶性,它不但没有荣耀,还会让其后代生生世世带着精神上的惩罚。


不过,赐人恶性的肯定不只是武则天一个人,比如东汉时期的桓帝,他就在上位之后,将一度专权的梁冀族人赐姓:薄。而南朝的梁元帝也曾赐恶姓,武王萧纪当初曾经造反,梁元帝便赐了他饕餮的复姓。
其实不管是薄还是饕餮,这种侮辱都是显而易见的。当时被赐姓的人固然可以不为所动,但其后代会始终带着这一层侮辱,导致命运无法翻身。
赐姓之后的人如何祭拜自己的祖先,具体事宜需要分别对待
赐姓既然是各朝各代都经常出现的事,那问题又来了,被赐姓的人就意味着改换姓氏,如此自己的祖上该如何自处?到底还能不能祭拜自己的祖先呢?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寻根问源,自己的出处,姓氏的来由,祖先的发展,一系列的问题都因为一个姓的改变而让被赐姓者及后人的命运发生改变。
不过,我们倒也没必要为其太过纠结。比如说被赐了恶性的人,这几乎就相当于没有赐一样,他们顶着的不过是一种惩处,自然不会将祖先拉进来。所以,他们该祭拜还是照常祭拜。
另外,赐姓中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没有被赐予皇家的姓氏,而是以当地的封地赐姓,这虽然也是一种奖励,但差不多与恶姓一样,不会被限制祭拜自己的祖先的。


但是,对于被赐国姓的人而言,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毕竟姓氏为中国人最基本的“根”,如果皇帝赐了你“李”、“朱”类的国姓,你还去祭拜自己“张”、“王”等“异姓”的人,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毕竟,祭祀有宗室之说,祭祖也要按宗室的规矩进行。如此自己本姓的祖先就与被赐姓者不相关了,他要做的就是与皇家为一宗,对皇家祖先进行祭拜。
嗯,这确实是个让人很不是滋味的奖赏,得了个大奖不假,可自己的祖宗给丢了。所谓的光宗耀祖如果都如此的话,恐怕没几个人希望自己的后代如此有“出息”了吧。
好在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上面有政策,那下面的对策也就应运而生了。通常被赐国姓的人会让其族人,或者是相关的人去替自己祭拜祖先。
如此,被赐国姓者既忠了臣子的敬服之心,也不至于让自己的祖先坟茔、灵位蒙尘。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皇帝比逝者还要高一级呢。

赐姓背后有说法,古人被赐国姓之后,会有哪些不便?

4. 被天子赐姓的人有哪些?

东汉,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项伯被赐姓刘

李唐时期,李世民为了安抚西域番邦常向内附的少数民族权贵赐姓。东突厥可汗颉利遣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入见高祖,得以赐姓李氏,这是唐代赐国姓最早的记录。

晚唐时期,皇帝为安抚各地藩镇,军阀,多用赐姓来怀柔。
唐懿宗赐姓李克用之父,沙陀部首领朱邪赤心李姓

宋文通因其带领所部担任唐僖宗的护卫,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的追兵。因功受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唐僖宗赐姓名为李茂贞,字正臣(后来的岐王)

朱温,原参加农民起义,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但只是赐名没有被赐姓

明代,郑和,原名马三宝,因追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为人有谋略,后又七下西洋,被朱棣赐姓郑,归入汉姓,但未赐国姓

南明,郑成功收复台湾,被隆武帝赐国姓朱

5. 曾经用作国姓的姓氏

商 --- 子姓。
周 --- 姬姓。
秦 --- 嬴姓。
汉 --- 刘姓。
晋 --- 司马姓。
隋 --- 杨姓。
唐 --- 李姓。
宋 --- 赵姓。
明 --- 朱姓。

曾经用作国姓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