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是什么

2024-05-13

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是什么

第四次改革浪潮:学校重建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工业生产劳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近年美国学生SAT成绩的下降,17岁以下人群的高文盲率等不良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重视。1983年4月,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告,美国社会再次掀起了与“恢复基础”性质相近的学校重建运动。重建“意味着规则、角色、关系体系的改变,以致于学校更有效地服务于现存的目的,或者一起服务于新的目的”。
1983年,恩斯特-鲍尔在为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所著的《高中:美国中等教育告》中要求强化高中学术课程的建议被广泛采纳。1987年底,美国教育部的秘书威廉-本奈特提出为所有高中生开设严格的学术性核心课程,这时高中课程优异化达到了一个高潮。在美国教育部的宣传册《詹姆斯-麦德森高中:为美国学生的课程》,本奈特描述了一个理想高中的课程体系: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外语、自然,还有一个学期的艺术和音乐史。其中25%的课程计划可供学生选择。正如阿德米罗-里可弗指出的,“以3R为基础的真正的通才教育理想应该回归,这种教育能够铸造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清晰的书面表达能力。强迫的学术课程必须给予选择的优先权”。
这些国家告在80年代横扫全美,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告中的许多建议已被执行或在地方组织被热烈讨论,学校委员会、校长、教师、公众等热切关注这场改革。可以说,《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以及80年代其他相似的告引导了这个时代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各州制定了较高的毕业要求,统一了课程的管理,增加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考核,提升了对教师的资格要求。全国各学区进一步强调计算机知识、家庭作业和基本技能;制定了参与运动的最低标准;延长了在校时间和学年长度。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是什么

2.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的重点有何变化?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在继续强调学生公民责任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表现出足够重视。在1944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发布的《为所有美国青年的教育》中,职业教育被置于向美国青年所提出的10条要求之首。

3.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

(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进一步加强教育同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改革课程和教材,增强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重视学生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普遍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待遇;
收获:教育在世界各国越来越被重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更加提高,从而说明一个国家教育的好坏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 G. 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以人为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婴幼儿与少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各有不同规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此次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有:
  ⑴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⑵进一步加强教育同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⑶改革课程和教材,增强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⑷重视学生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⑸普遍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待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6. 1、.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当时的教育确实无法满足其推进科学技术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美国战略和“卫星冲击”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著名教授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J.K.)指出:“这些成就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威望,它们改变了在全世界,特别是在非共产主义国家中流行的一种看法,即这样的成就通常只有美国才能获得,美国科学万能的神话破灭了。为此,1958年美国颁布了《1958年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 of 1958),同时,国会还通过了80 多项涉及教育的法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批准国防教育法时明确宣布这是满足“国家安全”的“紧急措施”。总之,“迎接苏联的挑战”、“彻底改造美国教育制度”的呼声日趋高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卫星冲击”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导火线和催化剂。 
在联邦教育局、全国科学基金会等的资助下,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等于1959年9月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了关于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邀集了约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参加。由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担任大会主席。布鲁纳根据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改革会议总结写成了《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他说:“抓住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以让这学科与其它许多事物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懂得它。一句话,要学习结构,就是要学习怎样把诸事物关联起来”[3]。这样《教育过程》就成了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然后就是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的《今日美国中学》(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Today),它是科南特对26个州的103所高中进行系统的调查而撰写的。他认为中学的主要问题是文理科目教育质量低下,有才能的青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报告中提出了21条改革建议,他的基本主张是加强普通教育,特别是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提倡天才教育,这些建议成了美国六十年代中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1课程改革的教材编写工作。“普通学校数学研究组”(SMSG)编出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套数学
试验课本;“物理科学教学委员会”(PSSC)于1960年编写了一套中学物理课本 ;“美国化学学会化学键研究会”(CBAP)和“化学教材委员会(CHEMS)于1963年分别编出化学教材。 
2 关于若干课程的设计。第一,物理学。“课程的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尽可能地做到像科学家所做的那样去进行探索和实验”[4]。第二,数学。“中学数学研究组”认为,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特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第三,生物学。将生物学作为一门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在内的生命科学。第四,英语。旨在加强语言、文学和写作。第五,社会科学。
 3 配合课程改革进行的一些相关的改革。第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和调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大量立法左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第二,调整学校职能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术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改革课程和教材。课程和教材内容层层下放、精简课程,突出重点。1958年后大大缩减了选修课的数量,强调加强普通教育,规定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研究和外语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第四,实施天才教育。第五,改革大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法。
五 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评价
总体上看,美国的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规模很大的运动,改革是全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并未取得当初所设想的那么大的效果,这次课程改革本身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
1 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国家非常重视这次课改,国家科学基金会拨给经费制定的计划,从1956到1975年共有53项,其中43项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10项是关于社会科学的。总体上看,加强了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这些学科都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科学系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改革初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欢迎,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科南特的建议及其所引起的美国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教学改革运动,适应了美国当时急于培养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5]。因此,1957年至1965年被称为美国战后的“教育十年”。同时,由此带来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变革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 课程改革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第一,新的课程和教材内容过于艰深,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第二,新的课程内容过于概念化,忽视应用,许多家长对教育改革表示忧虑和不满。第三,绝大多数教师缺乏采用新课程的训练,认为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尖子学生,难以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激烈反对。第四,新课程是由全国科学基金会组织编写、推广,由联邦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将传统上控制各地教育的州和地方教育当局抛到了一边,从而激起他们的反抗。第五,编写新教材和教学大纲时,是由各专业领域中的教授、学者亲自动手,虽然各科目吸收了最新科研成果,但不少地方违背了本身的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从而使许多教材不适用。“由于新编各种教材一致片面强调内容现代化、理论化,而忽视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并且过分增加了教材内容的难度,而忽视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际能力,因此,这次改革的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却相反地造成了学生食而不化和负担过重,学业成绩大面积下降的现象”[6] 。
六 美国这次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 课程改革的经验。第一,国家高度重视。这次改革是在联邦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的,联邦政府通过法律、财政和组织等手段影响和左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给予经济资助和法律保障。第二,大学和学术团体主动、积极参与。在联邦政府进行有组织的课程改革之前,各学术团体就主动为美国学校课程改革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努力。第三,学者、专家的引领作用。在整个课程改革期间,课程的设计、编制都是由各个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带领下进行的。第四,全国各界关注。这次课程改革不但是教育界人士的事情,科学界、商界、军界等都特别关注并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 课程改革的教训。第一,思想、组织准备不足,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第二,教师的培训没有跟上。古德莱德(John I. Goodlad)说:“一个主要缺点是,运动没有与培养和检定教师的结构和机构结合起来。因此,当在职教师教育的计划(这种计划始终只涉及教师的一部分)减弱并最终停止时,再也没有熟悉这种课程的教师补充进来以维持运动的势头”[7]。许多教师参加了在职进修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参加减少了,因而,在职进修班最后停掉了。第三,没有形成合力。这次课改没能把所有的参与者即各个学术领域的学者、任课教师、专业教育家的贡献统一和紧密协调起来。第四,协调工作做得不够。联邦政府没有和州 、地方教育当局协调好。

7. 1、.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当时的教育确实无法满足其推进科学技术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美国战略和“卫星冲击”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著名教授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J.K.)指出:“这些成就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威望,它们改变了在全世界,特别是在非共产主义国家中流行的一种看法,即这样的成就通常只有美国才能获得,美国科学万能的神话破灭了。为此,1958年美国颁布了《1958年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 of 1958),同时,国会还通过了80 多项涉及教育的法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批准国防教育法时明确宣布这是满足“国家安全”的“紧急措施”。总之,“迎接苏联的挑战”、“彻底改造美国教育制度”的呼声日趋高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卫星冲击”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导火线和催化剂。 
在联邦教育局、全国科学基金会等的资助下,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等于1959年9月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了关于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邀集了约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参加。由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担任大会主席。布鲁纳根据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改革会议总结写成了《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他说:“抓住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以让这学科与其它许多事物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懂得它。一句话,要学习结构,就是要学习怎样把诸事物关联起来”[3]。这样《教育过程》就成了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然后就是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的《今日美国中学》(The American High School Today),它是科南特对26个州的103所高中进行系统的调查而撰写的。他认为中学的主要问题是文理科目教育质量低下,有才能的青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报告中提出了21条改革建议,他的基本主张是加强普通教育,特别是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提倡天才教育,这些建议成了美国六十年代中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1课程改革的教材编写工作。“普通学校数学研究组”(SMSG)编出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套数学
试验课本;“物理科学教学委员会”(PSSC)于1960年编写了一套中学物理课本 ;“美国化学学会化学键研究会”(CBAP)和“化学教材委员会(CHEMS)于1963年分别编出化学教材。 
2 关于若干课程的设计。第一,物理学。“课程的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尽可能地做到像科学家所做的那样去进行探索和实验”[4]。第二,数学。“中学数学研究组”认为,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特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第三,生物学。将生物学作为一门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在内的生命科学。第四,英语。旨在加强语言、文学和写作。第五,社会科学。
 3 配合课程改革进行的一些相关的改革。第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和调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大量立法左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第二,调整学校职能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术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改革课程和教材。课程和教材内容层层下放、精简课程,突出重点。1958年后大大缩减了选修课的数量,强调加强普通教育,规定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研究和外语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第四,实施天才教育。第五,改革大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法。
五 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评价
总体上看,美国的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规模很大的运动,改革是全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并未取得当初所设想的那么大的效果,这次课程改革本身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
1 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国家非常重视这次课改,国家科学基金会拨给经费制定的计划,从1956到1975年共有53项,其中43项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10项是关于社会科学的。总体上看,加强了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这些学科都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科学系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改革初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欢迎,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科南特的建议及其所引起的美国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教学改革运动,适应了美国当时急于培养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5]。因此,1957年至1965年被称为美国战后的“教育十年”。同时,由此带来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变革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 课程改革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第一,新的课程和教材内容过于艰深,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第二,新的课程内容过于概念化,忽视应用,许多家长对教育改革表示忧虑和不满。第三,绝大多数教师缺乏采用新课程的训练,认为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尖子学生,难以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激烈反对。第四,新课程是由全国科学基金会组织编写、推广,由联邦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将传统上控制各地教育的州和地方教育当局抛到了一边,从而激起他们的反抗。第五,编写新教材和教学大纲时,是由各专业领域中的教授、学者亲自动手,虽然各科目吸收了最新科研成果,但不少地方违背了本身的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从而使许多教材不适用。“由于新编各种教材一致片面强调内容现代化、理论化,而忽视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并且过分增加了教材内容的难度,而忽视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际能力,因此,这次改革的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却相反地造成了学生食而不化和负担过重,学业成绩大面积下降的现象”[6] 。
六 美国这次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 课程改革的经验。第一,国家高度重视。这次改革是在联邦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的,联邦政府通过法律、财政和组织等手段影响和左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给予经济资助和法律保障。第二,大学和学术团体主动、积极参与。在联邦政府进行有组织的课程改革之前,各学术团体就主动为美国学校课程改革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努力。第三,学者、专家的引领作用。在整个课程改革期间,课程的设计、编制都是由各个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带领下进行的。第四,全国各界关注。这次课程改革不但是教育界人士的事情,科学界、商界、军界等都特别关注并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 课程改革的教训。第一,思想、组织准备不足,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第二,教师的培训没有跟上。古德莱德(John I. Goodlad)说:“一个主要缺点是,运动没有与培养和检定教师的结构和机构结合起来。因此,当在职教师教育的计划(这种计划始终只涉及教师的一部分)减弱并最终停止时,再也没有熟悉这种课程的教师补充进来以维持运动的势头”[7]。许多教师参加了在职进修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参加减少了,因而,在职进修班最后停掉了。第三,没有形成合力。这次课改没能把所有的参与者即各个学术领域的学者、任课教师、专业教育家的贡献统一和紧密协调起来。第四,协调工作做得不够。联邦政府没有和州 、地方教育当局协调好。

1、.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8. 高分求答案:试论述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

一、20世纪60年代的纳菲尔德物理课程方案(The Nuffield Physics Project)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学课程改革运动的大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61年英国理科女教师协会和理科教师协会共同发表了《科学与教育》的申明。该申明旨在革新文法中学的理科教育。1962年在纳菲尔德财团资助下,两个协会推出了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方案。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物理课程方案(The Nuffield O-LevelPhysics Project)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以及重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训练和探究活动的浓厚色彩”。[1]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物理课程方案含理论材料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分五年开设。第一、二年为实践部分,学生在第一年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密度、油滴实验、观察原子在云室中运动、使用U型管测大气压并估测大气层厚度、讨论能量及其转换;第二年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电及相关;第三、四、五年为理论部分学习,学生在第三年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波、光、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及一些蕴含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对小车运动计时;